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梁启超回忆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张之洞对《时务报》大力支持,规定将《时务报》按期寄送湖北全省各衙门、各局、各书院、各学堂,报费由官府支付。材料反映了(     
A.政治变革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B.《时务报》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阵地
C.洋务派成为支持维新变法的主要力量
D.甲午战败推动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3-0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美国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产生了影响日本社会和思想意识等一切方面的沙文主义”,导致日本“民间的印刷品、传说和诗歌以及狂热的歌曲,都被用来灌输和加强突然爆发的廉价的哗众取宠的爱国主义”。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推动了日本文化快速发展B.增强了大和民族的民族自信心
C.刺激了日本向海外扩张的野心D.缓和了日本社会的阶级矛盾
3 .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材料说明
A.民族危机意识进一步觉醒,探索救亡图存
B.甲午战争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传统宗藩体系彻底崩溃
D.中国“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D.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2021-01-18更新 | 178次组卷 | 4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开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不但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战争前的中国虽然已经拥有一批近代工业,虽然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当时的世界格局来说,势力还是弱小的。战前的清政府,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自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也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使得中国海军实力与日本海军有明显的差距,最终这场战争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摘编自茂华、李万涛《甲午中日战争的外部因素浅析》

材料二   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七七事变前后,在民族危急关头和人民的一致要求下,国共两党放下恩怨,并将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努力团结在一起。在敌强我弱的抗日背景下,抗日战争势必是一场持久战,中共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持久抗战的战略。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后,由于游击战的不断胜利,游击队后来逐渐成为正规军,肩负起抗日战争的重任。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共产党派出医疗队,英美等国则通过媒体报道等,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事迹进行宣传,最终,日本穷途末路,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陈春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材料三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张,高层往来几乎完全中断,两国民众的相互好感度也陷入低谷。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感到“非常亲近”和“亲近”不到10%,而感到“很不亲近”和“不亲近”者则高达50%以上,钓鱼岛、台湾问题等成为中日关系的障碍。但是中日经贸关系一直保持较为快速的发展,“当两国关系出现尖锐问题,民间友好人士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丹《影响中日关系之因与改善中日关系之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而抗日战争中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
2020-03-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7 . 下面为1900年西方创作的名为《迎接龙的挑战》的漫画。这次“挑战”之后
A.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两方列强获得了开设工厂的权利
D.清政府变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 .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华主要间谍机构为汉口乐善堂和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他们收集了大量情报,如侦察直隶海岸情况,选择山东半岛为登陆点,严密关注北洋舰队动向等等。这表明
A.清政府缺乏对海防建设的重视
B.中国在情报搜集方面落后于日本
C.日本为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D.情报战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帝宣战谕诏为:“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倭人渝盟寻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6卷

明治帝宣战诏书为:“……朕兹对清国宣战……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

——宗泽亚《清日战争》

材料二   关于甲午战争,日本学者们一致认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间之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

——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

而中国学者认为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讨清国方略》,目标是“攻占北京,擒获清帝”。1894年7月25日,日军海军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从而发动了侵朝、侵华的战争。因此,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动的,绝不是有的日本学者说的偶然冲动。

——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

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史》认为:“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这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

——孙科志《韩国人怎么看甲午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日两国宣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韩三国史学界对于甲午战争的性质各有哪些看法?据此说明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看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9-12-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辛丑条约》附件规定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等。这些规定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体现中国主动融入世界
C.反映了列强的侵华要求D.意在消灭中国反帝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