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此言论
A.推动了救国方式的深刻改变B.旨在克服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正确分析了战争失败的根源D.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2 .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       第二款 清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 …… ……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是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

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品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194510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

材料四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一九七九年后,中国政府以极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自一九八七年底以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白皮书——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材料五: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六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 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是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1-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树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3 . 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4 . 一位学者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A.打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两支军队发生冲突,8月,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其中“第三次失败”使得中国
A.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等特权
B.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C.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等商埠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 . 如图《“China”被撕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7 . 下图反映的是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结束后的场景

这次战争结束后
A.列强在华设厂正式合法化B.列强割占中国更多领土
C.清廷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D.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2)请结合材料三,说明《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的表现。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西方和中国应彼此隔绝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10 . 在某个条约的签约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份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随员义正严辞地对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据此判断,这个签约仪式签订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黄埔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