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0年6月,由上海等地官员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议定的《保护上海长江内地通共章程》中规定:“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这从侧面反映出(     
A.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态度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人民抗争对列强的冲击D.地方割据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2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许多学者指责李鸿章父子卖国自保,两江总督张之洞强烈反对批准条约,数百名汇聚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子几次联名上书清廷,请求清帝废除条约,迁都内地,继续战斗。这表明(     
A.洋务派内部已开始分裂B.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
C.民族危机激发爱国精神D.爱国运动改变战争结局
3 .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照会日本政府,劝告其归还割占的中国辽东半岛领土,日本在向清朝索要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后,被迫归还辽东半岛。“干涉还辽”后,俄、法、德皆以“有功之国”自居。由此推知,“三国干涉还辽”(     
A.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改善了清朝与俄法德的关系
D.遏制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0年11月《中国旬报》评论义和团,认为尽管义和团是"愚民","其举动可哂,其惨杀可恶,其热心则可嘉","义和团与外国争权,斯岂非中国自立之绝大起点?"该评论旨在强调义和团
A.盲目排外且愚昧无知B.显示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C.与以往农民运动无异D.标志国人近代主权观形成
2022-03-23更新 | 48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3+3+3”2022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前,曾长期在华工作的美国著名记者伊罗生说道:“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有极其众多的美国人把自己视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仁慈保护者、恩人和救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心灵、肉体和不朽的灵魂承担着责任,美国政府则承担着保护中国政治独立和行政完整的责任。”美国政府和社会秉持中美“友谊”的观念和中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实质是一种想象的“恩人身份”和“家长庇护”观念,是美国对中国的帝国心态,即美国以更为“优越”的文化控制和改造中国。旧中国是美利坚帝国实现国家抱负、使命和威望的“可控的他者”和巨大的试验场。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一个统一、民主、强大、对美国友好并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的中国的前景使美国人普遍相信,中国就在他们手中,美国的国家理想和使命的实现似乎唾手可得。然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仅是美国地缘政治层面上的失败,更加打击了美国有能力控制和改造中国的帝国心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这样写道:“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作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作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政府和社会热心美中“友谊”的目的和美国对中国“特殊关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由“特殊关系”变成对立关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2022-02-22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6 . 甲午战败后,以进化论为灵魂的《泰西新史揽要》风行一时;以亡国灭种作警告的《中东战纪本末》传诵海内;以日本变法为借鉴的《文学新国策》备受欢迎。这说明甲午战败促使(       
A.学习日本成为潮流B.民族意识大大觉醒
C.维新思想广泛传播D.民族危机开始产生
7 . 1900年1月1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官方剿匪,只能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数不教也"。同时,政府认为大多拳会都是"安分良民或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或互保闾里,是乃守望相助之义"。上述言论出台的背景是
A.帝国主义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清廷利用民众对抗联军侵华D.义和团得到政府正式招抚
2022-02-19更新 | 392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七)历史试题
8 .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下列内容出自该条约的是
A.“现定稍宽其(鸦片)禁……洋药(鸦片)准其进口”
B.“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各国)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D.“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界内居住”“(各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9 . 下侧坐标图中,中间的Z曲线体现的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进程B.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进程
C.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10 . 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李鸿章看到这份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各国代表在上海领事馆商定完毕《东南互保章程》。有学者认为,这次任性的宣战其实是给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预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广东省率先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该战争的性质与辛亥革命一致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