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 .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省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C.刺激民众忧患意识产生
D.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2019-09-01更新 | 229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是在
A.1840年
B.1895年
C.1860年
D.1901年
2019-07-25更新 | 345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宁夏银川育才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  )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
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
5 .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五四运动以前,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
(3)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哪两项重要的理论?
(4)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6 . 有人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告诉我们,试图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已经垂死的生产关系以挽救旧的上层建筑的做法,就像给一个因身体机制已经坏死而奄奄一息的病人注入强心针一样,或许他能够兴奋一时,但死亡却是无法避免的。”该认识
A.挽救了甲午战败的危机
B.旨在认可中体西用思想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反映政治革新的必要性
7 . 李鸿章曾向慈禧太后陈词:“日本走趋西法,虽仅得其形,而所有船炮略足以与我相敌,若必跨海数千里与其决胜负,制其死命,臣未敢确有把握。”当时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B.列强协同侵略中国
C.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
D.中日冲突迫在眉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盲目自信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2019-06-17更新 | 243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一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对答二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C.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2019-05-30更新 | 195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①割占中国领土
②清政府巨额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划定使馆界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
D.②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