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三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通过哪些条约“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给中国社会带来何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参加的会议,并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的成就。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可恨那满洲政府……死死不肯变法,到了戊戌年才有新机,又把新政推翻,把那些维新志士杀的杀,逐的……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的光明,那黑暗倒反加了几倍。

到了今日,中国的病遂成了不治之症。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指出材料中涉及了近代中国的哪些重大事件?
(3)依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指出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
(4)由材料四可以看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节摘录
条约关系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卸任,恰逢清政府想要“笼络”各国,因此受聘为中国特使,率团访问欧美。2月,蒲安臣未经授权,与美国国务卿签订条约,有利于美国人在华传教、办学和招收华工。
民国初年1913年3月,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以“美国是共和国之母”等理由建议政府承认袁世凯政权。5月,威尔逊上任后,不顾他国反对,率先单独承认袁政府;10月,袁唆使军警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立即驰电表示祝贺;袁图谋复辟帝制时,竟也荒唐地予以支持。
战时盟友1939年2月,中美《桐油借款合同》达成,美方借款2500万美元给中国,中方于1944年元旦前以桐油偿债。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之后华锡借款,钨砂借款相继出台,并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
好事多磨20世纪90年代,为扭转贸易逆差,美国多次以知识产权问题为由挑起纠纷,苛求中国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在三轮漫长而紧张的谈判中,中方既针锋相对地拟定反报复清单,但也做出相应承诺,并加大立法、执法力度,表明了妥善解决争端的意愿和决心。双方最终于96年6月达成协议,贸易战化险为夷。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煤炭资源丰富,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丰饶,主要有稻米、甘蔗、樟木等,同时台湾扼日本进出东南亚的战略要冲。日本统治者长期觊觎台湾,对台湾垂涎已久。明治维新一开始,日本在对外政策上确立了“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地处西南太平洋上的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1874年4月日本组织3000余人,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侵略台湾,并在琅峤登陆。清政府得知日军侵犯台湾的消息后,一面与日军交涉,一面积极备战。日军由于不服台湾水土,士兵病死较多。日本政府考虑到不能立即军事占领台湾,于是转而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外交斗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同意给日军赔款白银50万两,日军从台湾全部撤走。日本内务卿大久保利通曾欢呼此事的了结:“呜呼!此诚为古今所罕有,终生所无的大业!”

——摘自马钰《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始末》


材料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向清帝上奏折,明确提出台湾须建行省的主张。他在奏折中称:今日之事势,以海防为要图;台湾每年出产及关税,较之广西、贵州等地为多;台湾孤峙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非浅。清廷令军机大臣、六部、九卿进行讨论,他们都一致主张台湾设省。9月5日,清廷下令台湾建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摘编自连横《台湾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台湾的原因,并分析清政府的做法产生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台湾建省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台湾建省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默认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8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立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摘编自韦建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在这场持续年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迎来了近代以来对外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告别了孙中山先生曾喟叹的“一盘散沙五裂”的状态,重新在战争中凝聚成一个整体,无论民族、不分地域、各个阶级,全员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也是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真正起点。但抗战胜利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放眼世界场域,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太平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摘编自《抗战: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二战中的中国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