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报》报道了很多清政府赈灾的情况,并及时刊登有关救灾的大量上谕。然而,九十年代以后,《申报》上有关清政府的报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地方督抚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     
A.民主革命不断发展B.清政府分崩离析
C.中央集权渐趋衰落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三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通过哪些条约“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给中国社会带来何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的外交方针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参加的会议,并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的成就。
3 . 1898年,梁启超等百余人联合上书,请废除八股取士。当时会试举人闻之此举,如不共戴天之仇,拟殴打上书人。《辛丑条约》规定停止科举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京师几个省都会,通洋文能翻译的人身价倍增,“昔之想望科举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这一变化体现了(     
A.民族抵抗意识彻底丧失B.科举制度受到严重挑战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政府统治基础严重动摇
4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402次组卷 | 4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列强在中国攫取的特权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内河航运权—领事裁判权—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在通商口岸设厂
B.领事裁判权—在通商口岸设厂—在北京设立“使馆区”— 内河航运权
C.领事裁判权— 内河航运权—在通商口岸设厂—在北京设立“使馆区”
D.在通商口岸设厂— 内河航运权—领事裁判权—在北京设立“使馆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     
A.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确立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帝国主义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
7 .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D.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8 . 《湖北长江经济带历史地图》中,收录了一套1883年绘制的《湖广云贵旅行图》,该图制作精良,其中汉口地图的精度已经达到1/2 000,它是日军工兵小田新太郎绘制的。这一事实表明日本(  )
A.具有高超的绘图技术B.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
C.精确测绘中国地形地貌D.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
9 . 1894年7月,日本的福泽谕吉发表文章,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开化进步者与妨碍进步者之战,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之战”,是“为了推进文明进行的战争”。此外,他还在文章中分析了战争采取的策略等。福泽谕吉此举旨在(     
A.揭露晚清朝廷反动的真实面目B.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为日本的侵略制造舆论和借口D.扩大民主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朝鲜内乱,中国因朝王请求而出兵。而后是日本因中国出兵而出兵。此前,日本已倾力于扩充武备,练兵演习,构建战时机构。因此,甲午年他们成了蓄谋已久的一方,而没有准备的中国被宗藩关系拖着卷进战争中。卷入战争的中国曾希望西方列强出面调停。但列强各有怀抱,中国人的希望始终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最后的结局只能决定于暴力和暴万的对此总被动的中国不能不成为失败一方。

——摘编自杨国强《甲午战争前后的中国士大夫》

材料二   甲午战败对中国而言是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大挫折。维新人士出场的鲜明亮相是呼吁“变法”。他们把“变法”不是定义为枝节修补,是以“全变”为鲜明指向。康有为对“全局”“全变”作了进一步论述。他说,必须尽弃旧”习,“再立堂构之规”“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金宪。正是由于甲午战争,中国士大夫心态发生了这种失落和转换;“中国犹如几千年大梦初醒”,完全接受失败的教训,承认社会中的种种病痛,最终谋得一个痊愈的方法,中国社会开始走上具有自觉意识的近代化道路。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中国成为“失败一方”的自身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败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