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一   首相伊藤博文通过对日本政治状态的观察,认为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与中国的冲突一些有吸引力的事情上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本显然正在冒充被压迪地区的朋友。日本声称要在朝鲜保证驱逐中国人和维持国家主权下和朝鲜签订条约。根据这个陈述,日本是朝鲜的朋友和保卫者。

材料二   《悉尼先驱展报》对具体战况的报道

   

注:《悉尼先驱晨报》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商业性报纸。甲午战争期间,《悉尼先驱晨报》对甲午中日战争做了相关报道。以上材料皆来自此报纸的报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籍博文的这种想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可以确定的史实有哪些?哪些属于失实报道?指出导致《悉尼先驱晨报》失实报道的因素有哪些。
2023-03-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00年,英德两国签订的《英德扬子协定》规定,“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各种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这反映出(     
A.英德首先提出“门户开放”B.列强扩大在华资本输出
C.列强在华利益争夺加剧D.中国利益得到一定维护
3 . 【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惨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战争促使晚清留学教育结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异常迅猛的态势展开。……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400余人、1906年的12000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留日热潮的产生归结起来,一方面与清政府“以敌为师”“师日制日”的留学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日本政府推行的“吸引”政策有关。洋务派的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专设《游学》一章,论述游学日本的必要性。他指出,日本迅速强盛的原因在于有一批出洋留学的人才,他还列出了留学日本的五大优点。……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以“倍敦友谊”“代培人才”为幌子,采取“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以达到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

材料二   晚清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潮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通过日本输入西学,介绍了先进文化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变革。更重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留日学生组织了政治群体,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1911年之前留学教育的最大成果来自留日浪潮,它直接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留日学生邹容、陈天华的著作《革命军》《猛回头》等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此外,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鲁迅成为著名思想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卓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留日热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2023-02-18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4 . 恩格斯预判甲午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下列史实符合恩格斯的预判的是(     
A.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B.《辛丑条约》允许列强在华驻兵
C.义和团拳民提出“扶清灭洋”D.庚子赔款导致大清财政破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A.维新变法运动开始B.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C.保守派思想出现转变D.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
6 . 1898年,清政府因次年届与英修约之期,总理衙门“奏请将英约修改,藉得早定加税之议”,奉旨允准。于是拟“与各国使臣妥议加税章程,列入条约,以冀保我利权,藉收得寸得尺之效”。收回领事裁判权方面,伍廷芳奏请“变通成法”,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方案。这表明清政府(     
A.开启外交近代化进程B.试图维护国家权利
C.日益沦为洋人的朝廷D.力图实现关税自主
2022-07-09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7 . 某学者指出,1897-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几个月之内就对中国的生存构成重大威胁,其威胁程度之大,远超过1840年以来历次战争的总和。而且,1897-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掠夺,都是在不发一枪一弹,完全采用恐吓的手段的情况下得手的。该学者旨在说明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刻不容缓B.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工具
C.帝国主义列强意图瓜分中国D.甲午战败中国国际地位骤降
8 .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之变,“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这反映出庚子之变后
A.客观上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B.资产阶级改良派力图变法救国
C.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D.清政府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9 . 道光后期以来,长江流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传统的由“京广大水道”构成的南北纵向贸易路线,开始转向以上海为中心、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西横向贸易路线。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B.新的通商口岸的设置
C.农民革命运动的影响D.传统商路交通的没落
10 . 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北京城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