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英法等国宣战,下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调兵北上援京共同灭洋。然而当时李鸿章率先电奏朝廷,称此为“乱命”,“粤不奉诏”。受其影响,多数地方督抚也宣布懿旨难从,并暗中同与朝廷交战的列强接洽互保。这反映出当时(     
A.汉族官僚地位得到了提升B.清政府中央权威的式微
C.地方督抚势力与中央决裂D.地方督抚成列强代理人
2023-03-26更新 | 34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为首的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
A.加剧了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地方自保避战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C.缓和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地方实权派完全掌控国家外交事务
2019-05-25更新 | 69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反映的是晚清外事机构的变动及对外关系的发展。这些举措
A.体现了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B.适应了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需要
C.使中国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D.客观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 . “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辨,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这一变化
A.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B.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
C.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记形现中
A.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017-02-23更新 | 61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卫辉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主要反映了
A.资本主义侵华国家的不断增多B.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对外侵略特征
C.中国通商口岸开放的不断深入D.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侵略要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