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在没有丧失主权、治权的前提下,与各国友好合作共保东南、长江流域各省的和平与稳定,严格禁止义和团以任何方式南下,各国也承诺不在上海、不在长江流域登陆、用兵。这反映出(     
A.南北分裂趋势明显B.东南各省联系紧密
C.列强侵华方式转变D.清朝统治根基动摇
2 . 1840—1895年间,外国人在租界设立的现代工业包括缫丝、食品、药品、印刷、锯木、船舶修理及公共设施如电话、电报、水厂等产业。1895年后,在华外国工业企业以矿业最多,占48.44%;食品次之;纺织再次之;电力和自来水又次之。这一变化说明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B.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局面形成
3 . 甲午战争之前,汉语中的“维新”一词,基本都指日本明治维新。1898年,“维新”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B.国人积极谋求救亡图存道路
C.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D.西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4 .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文化的传播从主要局限于某些政治学说,而且偏重于个人的主张,缺少群众性和社会性,迅速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政治改良运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高涨B.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化
C.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维新派深入群众的宣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学者古川隆久认为,对于古代中国,日本人喜欢并尊敬“过去的中国”;1895年后日本流行“现在的中国”不再值得尊敬的观念;1945年以后,日本人意识到分割“过去与现在”的二重中国观是错误的。日本人的中国观变化反映出
A.战争引发思想观念的变化B.中日双边关系发展具有曲折性
C.思想观念变化催生了战争D.国家形象立足于国家综合实力
2022-04-02更新 | 46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881年,清廷开始通过电报对地方下达谕旨。某年清廷宣战上谕,被上海电报总局督办盛宣怀与南方督抚们商议后决定“廿六等日明旨二道……致碍东南大……飞饬各局,不准宣扬。”这反映了
A.湘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B.维新变法受到守旧派阻挠
C.中央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了变化
7 . 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内地“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而“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举国趋之,如饮狂泉”。这一变化是因为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民族危机激发了思想解放浪潮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8 .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说,“给予英人条约权利,在当日本系一时羁縻”,“亦不过权宜之计”,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降谕说:“从来敦笃邦交,端在讲信修睦,朝廷与东西各国通商立约,开诚布公,固已情谊交孚,毫无隔闵。”这一变化
A.表明清廷已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折射出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
C.反映出清廷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变D.反映了清廷已丧失主权意识
2021-09-26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近代中国入境旅游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旅游只限于通商口岸;《天津条约》打开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大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入境旅游基本放开。到20世纪20年代,各种形式的入境旅游都有长足增长。这一变化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瓦解晚清的朝贡体系
C.创新了社会发展的模式D.体现殖民主义的意志
2021-05-08更新 | 474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