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随着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总督(单位:个)
总数满人汉人
17481192
17791174
18641867826
18721875817
18761883808

——整编自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总督构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对该事件作一简要评述。
2021-03-09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昌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财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本贵族在信仰上产生了矛盾,并在政治上走向对立。公元646年,代表革新政治的圣德太子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并实行“大化革新”(即“大化改新”),将唐朝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和儒教思想进行广泛传播与学习,发展了以中国政治结构为蓝本的官僚制度,用外来的新文化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经过500年左右的发展后,源赖朝开始建立幕府制度,实行“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这一严格的身份等级制,要求各个阶层安守本分,并反对一切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从镰仓幕府至德川幕府近700年间,武士阶层创建了一种规范性的伦理行为,被称为“武士道”。武士道精神不仅是建立在武士阶层中的道德伦理规范,同时也为各个社会阶层设立了道德标准。

——摘编自于师懿《儒家文化与日本武士道精神》

材料二   1871年到1945年,中国人对日本的认知和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871年至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为第一阶段,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他自述写作原则是“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从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日俄战争)以后至民国初年,中国东渡日本留学者络绎于途。1919年至1945年为第二阶段,蒋百里的《日本人》等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意图攫取德国在华利益,进而窥视华北,引起国人警惕。“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确立“明耻教战”方针,搜集整理中日关系史料,每日在《大公报》上连载一段。19379月,蒋百里奉命出使欧洲,他在柏林写成题为《日本人》的小册子。和蒋百里同时期留学日本的戴季陶于1928年写成《日本论》一书,该书从“学问本身”对日本进行了一番研究。

——摘编自陈建云《〈中国抗战画史〉与曹聚仁的“日本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两个阶段”的目的,并说明其共同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历史上中日之间的相互学习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2-10-02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895年3月,俄国为保证辽东半岛保持“战前原状”而对日本进行了警告。法国作为俄法同盟的一员,出于义务支持俄国,而德国一心想使俄国卷入亚洲事务,以减少它对欧洲的压力,也参加干预。“三国干涉还辽”的相关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德国抢占胶州湾
C.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D.俄国强租旅顺大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D.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2019-10-09更新 | 201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部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下列哪个事件作为背景
A.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几年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
C.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几年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几年之后
2019-01-0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实验部历史试题
6 .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不少大吏提出了“订一中外公例”的修律思路。20世纪初,光绪帝颁布了“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此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列强凭条约建立的畸形法律关系。“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产生的背景是
A.条约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B.中国近代外交法体系确立、
C.维新变法的推广与深化
D.洋务运动增强了中国国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民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和议割台湾,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首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

——丘逢甲上书电报内容

(1)材料一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战争的哪一次海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丘逢甲上书的背景。并说明丘逢甲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诺言的。结果如何?

2017-10-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这些现象集中出现的背景是
A.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B.台湾被日本强行占据
C.西方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资产阶级具备革命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