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9次组卷 | 88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1840~1901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即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辛丑条约》的签订D.三国干涉还辽
3 . 1898年,容闳建议修筑由天津经山东德州到江苏镇江的铁路,得到了清政府批准,但德国强烈反对,并称如果中国政府一定要在山东境内修建铁路,就必须交给德国公司承建。可见,德国的主要动机是
A.独占山东市场B.巩固势力范围C.加大商品倾销D.减少资本输出
4 . 下表是1890~1900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1890~1894年1895~1900年
进口1420021400
出口1070015100

A.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B.列强加快对中国输出资本
C.列强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控制D.洋务运动向纵深领域拓展
5 . 1900年,清政府发布宣战诏书,宣布自即日起与西方各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要求各地方筹款调兵,勤王抗敌,共渡难关,时任大清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却将朝廷诏书扣押,广东、浙江等东南各省督抚认定该诏书乃“伪诏乱命”,拒不参战,随后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互不开战。这一事件主要表明
A.清政府失去全国民众支持B.外国列强收买中国抵抗力量
C.义和团抗击中外反动势力D.清朝官僚集团内部发生分化
6 .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些旨在说明
A.是中国儒家思想品德的缩影B.知识分子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
C.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D.是顾炎武亡国思想的主要表现
2021-07-31更新 | 443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的财政已经破产。在英国政府的运作之下,由汇丰银行出面,以英国政府控制的中国海关关税为担保,随即在伦敦金融市场发行债券,以维护清朝的稳定。

材料二   英国无法承受南北内战所带来的政治混乱和其在华经济利益严重受损。中国的内战对于英国来讲,或许造成伦敦金融债券市场的崩盘。更严重的是南北政府的对立会导致英国失去对中国海关税收的控制。在此背景下,朱尔典(英国驻华公使——编者)同袁世凯频繁磋商:英国答应支持袁世凯建立政府,而袁世凯则希望英国提供进一步的财政援助。

材料三   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清党运动扫除了笼罩在上海英商心中的阴霾。英国驻华大使蓝普森专程来到上海,他向英国商人保证:“英国和中国都在为相互间的关系寻求、一个新的基础。我们同意,一旦条件允许,现存的条约制度应该进行彻底的检查,以便使之适应于中国现今的时代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最终与英国达成了妥协,英国在上海的利益得以维持和发展。英国亦放弃了在中国的一些租界和租借地,其中包括威海卫的海军基地,免除了庚子赔款中享有的份额。

1928年以后,列强陆续同意国民政府恢复关税自主,这一举措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曾经打算收回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从而一度引起中外工商业界的恐慌。……不过,国民政府后来暂时放弃收回上海的租界,而采取同英美政府以及租界管理当局密切合作的政策,制定包括公司法、商标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工商界的合法权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以上材料摘自陈谦平《条约体系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新华文摘》2017.20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概括英国支持中国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等列强援助和支持中国政府的目的及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1-06-3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将条约关系推向新的阶段,中国的主权遭受空前的损害。条约中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条约后
A.列强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
B.列强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2021-06-05更新 | 558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2021-04-16更新 | 259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以下实践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实践结果
A19世纪中后期左宗棠收复新疆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B1894年黄海海战中丁汝昌等奋起作战北洋水师取得了黄海制海权
C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未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D1895年台湾人民反制台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