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下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能绘制于(       
A.1845年B.1869年C.1896年D.1903年
2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5届湖南岳阳高考信息卷历史试卷
3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22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高频考点竟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这说明
A.中国的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B.远东国际关系日益趋向平等
C.中国东亚主导地位逐渐丧失D.旧藩属国近代国家意识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9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湘阴县一中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2021-04-16更新 | 25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届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1898年5月,朝廷颁发谕旨,指出“近来各省商务未见畅兴,皆由官商不能联络……当此整顿商务之际,此种情弊亟宜认真厘剔。著各直省将军督抚严饬各地方官,务须体察情形,尽心保护。”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风起云涌B.戊戌变法扩展到经济领域
C.朝廷无力控制地方势力D.清朝工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8 .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如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摘编自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材料一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历史意义。
9 . 下文是近代中国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A.与英、德、法、俄等八国签订于 1900 年B.要求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C.割地面积和赔款数额都超过了之前的条约D.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了瓜分狂潮
10 . 学者指出:《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南京条约》迥然不同,甲午战败和条约签署可谓惊天动地,举国震惊,这个条约彻底破除了传统帝制的法统纲绪和上国体制,迫使清王朝不得不变法改制,清王朝受缚于国际法的效力制约,接受并纳入于现代世界格局的被动地位。这意味着清政府
A.主动放弃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B.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C.被迫全面接受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D.成为完全依附日本的附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