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23-11-15更新 | 89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411次组卷 | 48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从1895年到1904年俄国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投资总额50760万卢布,远远超过了同期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东北的投资。1904年后,沙俄对华投资增速减缓。但在东北北部,沙俄资本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主导地位。此类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B.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4 . 1900年6月21日,清室向列强十一国宣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不仅没有响应清政府的号召积极备战,反而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这一做法(     )
A.反映清政府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使地方督抚认清了清政府本质
C.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D.表明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它们使外国列强慑于群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某一事件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这一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6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说道:“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该言论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运动(     
A.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B.彻底阻止了列强的对华侵略
C.呈现出明显的盲目排外思想D.彰显出反帝爱国的民族精神
7 . 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A.维新变法运动开始B.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C.保守派思想出现转变D.清政府统治基础动摇
8 . 甲午战败后,以进化论为灵魂的《泰西新史揽要》风行一时;以亡国灭种作警告的《中东战纪本末》传诵海内;以日本变法为借鉴的《文学新国策》备受欢迎。这说明,甲午战败促使(     
A.学习日本成为共识B.民族忧患意识增强
C.维新思想广泛传播D.民族危机开始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884年中国丢失越南的那一年,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预言,再过15年,中国极有可能被西洋诸强瓜分。所以他告诫日本,要把握时机,不要错过西洋诸强瓜分中国的时机。据此可知(     
A.福泽谕吉的判断毫无依据B.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无能D.列强瓜分中国给予日本时机
10 . 1898年,清廷颁布谕旨:“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自开商埠(     
A.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核心目标B.有效缓解了19世纪末的边疆危机
C.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了国家的利权D.表明晚清政府已自觉运用国际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