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在1900年6月清廷正式向诸列强国家宣战之后,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主的东南督抚们与列强达成了互保约定,形成了中央对外宣战而地方议和的怪异政治局面。东南督抚们的这一做法(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迫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运动
C.加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D.标志着清朝中央权力开始下移
2 . 清代诗人曹润堂说:“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0-08-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标志着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义和团运动B.护国战争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型刷后世杀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自今以后,大皇帝思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养,奇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发晓示,以便英商接例交纳。

——摘自《南京条约》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其对朝鲜和中国台湾的几次侵略虽遭到抵制,其野心却愈挫愈烈。1888年6月,日本政府采纳了伊藤博文等人的建议,除继续向中国渗透势力外,提出了一个以十年为期的扩军计划,作为发动对华战争的准备。1897年,部分军国分子制定了《征讨清策》。1890年,日本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统治者为了摆脱困境,更加迫不及待地想从对外战争中寻找出路,从而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各。

——摘编自董守义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条约》给中国主权带来的破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2019-12-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老照片中,发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八国联军在攻打北京城时,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中国当时国家与民族意识的淡薄B.中国近代民主思想观念的现状
C.三民主义中驱除鞑虏的革命精神D.国内民族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矛盾
9 . 下列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 . 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9-10-02更新 | 512次组卷 | 38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