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如何称呼来自遥远欧洲的人群,在近代中外交涉历程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1832年,中国官员在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阿美士德号的批文中按惯例称为“该夷船人……”,英国船长认为“夷”意指“barbarians”(野蛮人),为此大为光火。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虽称欧洲各国为“西夷”,但也指出“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穿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并明确提出应“师夷长技以制夷”。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朝廷文书中原来使用的“夷务”随后也改称为“洋务”。

——摘编自马戎《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

材料二:1895年,面对大国地位的衰落和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救亡运动。1895年发生或萌发的诸多事件,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国有着多重意义。

——摘自孔亭《1895年:近代中国的多重意义》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对欧洲国家称呼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救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别结合改良派和革命派各自开展的救亡运动,分析它们在“加速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上的意义。
2 . 恩格斯预判甲午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下列史实符合恩格斯的预判的是(     
A.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B.《辛丑条约》允许列强在华驻兵
C.义和团拳民提出“扶清灭洋”D.庚子赔款导致大清财政破产
3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的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公派生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2022-03-21更新 | 463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促进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
6 . 近代某条约规定:“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此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1-02-23更新 | 414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的一些国家形成了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如越南、朝鲜、琉球、缅甸等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宗藩关系逐渐解体,其中,中国失去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是因为中国哪场战争的战败?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
8 . 1840—1894年,资本在100000元以上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有23家,设立时的资本总额为7631000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设立时的资本总额为103153000元。外资企业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B.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C.列强侵华上升到资本输出的新阶段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9 . 1899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政策意见书中写道:“观清国之情势,欧洲列强于清国版图内到处扩张其利益线,终将改变清国地图……不得不断定清国将如彼之犹太人种,国灭而种存。我国亦当预料未来情势,以作尽量扩充利益线之措置。”基于上述判断,日本
A.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中国行动B.开始推行独占中国的政策
C.利用朝鲜问题挑起侵华战争D.加快推行近代化改革运动
10 . 1900年6月,清政府向英、法、德、俄等十一国宣战之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当即表示拒绝承认其有效性,随后与外国领事展开交涉,并达成一系列协议。此事件
A.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权威B.保证了河北、山东地区的稳定
C.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