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2020-04-21更新 | 1170次组卷 | 38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思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该逆等乘朕躬不豫,潜谋不轨。……皇太后何尝不许更新;损益科条,朕何尝概行除旧。……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
——《变法上谕》(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在逃往西安途中,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所颁布)
材料二 清代从1901年到1911年的最后十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直到1911年为止,中国政府一直按19世纪90年代所宣扬的,但未见成效的那些方式逐步进行重建。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在1901年之后却采取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君臣相谈达两个小时。康有为请求光绪帝统筹全局,康有为问:“皇上之圣见既及此,何为久而不单,坐致割弱?’’光绪帝防人偷听,注视一下窗外,然后叹息说:“奈掣肘何!”康有为意识到这是暗不慈禧太后和守旧大臣,但他仍鼓起勇气,激励光绪帝就权力能够做到的先做,行可变之法,也可以救国。他建议不必尽撤守旧大臣,维持他们的高官’厚禄;同时破格提拔有才识的维新志士,山他们办理新政。他认为,这样就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人教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62页
材料四   1848年革命的掘墓人,竟成了它的遗嘱执行者。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大衅”是指什么事件?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此时对康有为持何态度?对戊戌变法又持何态度?依据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19世纪90年代所宣扬的,但未见成效的那些方式”是指戊戌变法的政策,根据材料三, “未见成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清末新政是1901年起清政府发起的改革运动,其内容包括改革官制、倡办商业、编练新军,废除科举等多方面,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新政与戊戌变法在内容上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3)欧洲的贵族阶级残酷地镇压了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但随后,以俾斯麦等为代表的转型贵族势力又采用改革和王朝战争等方式实现了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结合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关系,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据此,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历史潮流”这一概念?
2016-05-2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甘肃嘉峪关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