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9 道试题
1 . 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样地之一,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下列关于苏州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州是秦代会稽郡的郡治所在          ②在这里诞生的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③甲午战后苏州被迫开放为商埠          ④《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苏州的市井风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1898年,清政府发布的《上谕》中指出,“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随后在“形势扼要”和“商贾辐辏”之地选址开埠。据此推知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清廷力图破危局维主权促进经济发展
C.商埠已成列强对华全面侵略据点D.晚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求索
3 . 日本学者古川隆久认为,对于古代中国,日本人喜欢并尊敬“过去的中国”;1895年后日本流行“现在的中国”不再值得尊敬的观念;1945年以后,日本人意识到分割“过去与现在”的二重中国观是错误的。日本人的中国观变化反映出
A.战争引发思想观念的变化B.中日双边关系发展具有曲折性
C.思想观念变化催生了战争D.国家形象立足于国家综合实力
2022-04-02更新 | 46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U字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 一片光明。在谷底及其以前的时期,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面临的主要是“沉沦”,虽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实际上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这种因素的发展是渐进的、缓慢的,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谷底”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但同时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 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的谷底”进行探讨。(要求:指出对应的历史时 段,并说明理由。史实准确,理由充分。)
5 . 《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即撰写《救亡决论》一文,喊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当时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些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A.证明了中国洋务运动的破产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增强了中国反抗侵略的决心
6 . 1884年甲申马尾海战以后,清廷决定今后海军建设方针由“造船育才为主,买船引进人才为辅”改为“以购买西方铁甲船为主”,国家安全战略由“联俄防日保韩”改为“联日拒俄保韩”,相应地国家军事战略由“塞防海防并重”改为陆海战略失衡的“塞防独重”。清政府的这些做法
A.表明近代中国海军建设进入体系化B.体现清朝在对外管理体制上的日益完善
C.标志清朝践行藩属外交体制的失败D.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2022-03-29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两个德籍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军舰占领胶州湾,紧接着,俄国便于12月中旬强占了旅顺口和大连湾。事后,俄国对德国占领胶州湾“表示感谢”,说“因为有了胶州的占领才使旅顺口,大连湾的迅速占领成为可能”。这表明
A.帝国主义各国在侵华中利益一致B.维新变法引发列强的瓜分浪潮
C.民间反洋教活动激化了民族矛盾D.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2022-03-29更新 | 493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4年9月15日,清军主帅叶志超下令清军放弃平壤北撤。在相关当事人的公文报告和私人回忆中都提到,当天叶志超曾召集诸将,提出“北门之咽喉既失,子药又不齐全,转运不通,军心惊惧不如暂弃平壤”,众将未提出异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甲午战败源于清王朝的腐朽B.叶志超对战败负有完全责任
C.清军将领谎报军情逃避罪责D.清政府陆海军协同对日作战
9 . 下图为近代美国《顽童杂志》发表的关于中国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卵》。漫画内容为列强鸡们都想孵中国这颗蛋,远处观望的是美国鸡和日本鸡。这幅漫画发表的时间可能为
A.1860年B.1895年C.1901年D.1919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