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1901年被中国学者译为《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该著作翻译的背景是
A.维新变法运动兴起B.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C.清末新政倡导西学D.民族危机及其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D.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2019-10-09更新 | 201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不少大吏提出了“订一中外公例”的修律思路。20世纪初,光绪帝颁布了“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此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列强凭条约建立的畸形法律关系。“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产生的背景是
A.条约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B.中国近代外交法体系确立、
C.维新变法的推广与深化
D.洋务运动增强了中国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这些现象集中出现的背景是
A.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B.台湾被日本强行占据
C.西方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资产阶级具备革命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来图治之原,必以明目达聪为要。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背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以上文字出自一道上谕,这道上谕出现的背景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太平天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2020-04-21更新 | 1150次组卷 | 3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赫德说:“义和团之运动……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A.义和团运动的巨大影响力
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
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
2019-05-02更新 | 182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政府腐败和朝廷猜忌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2019-06-02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2018-01-24更新 | 416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人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去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