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Ⅰ》整理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
(2)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
2 . 阅读下列材料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代中国外交概况

(1)材料一中图10、图11所示的场景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国际地位各产生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3)与近代外交相比,中国现代亻外交具有明显的改变。结合材料二分析其政治原因。
2018-03-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是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翦伯赞《义和团》(1958年)

材料三   义和团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出更多的反侵略勇气。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92年)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义和团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哪两个省份?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义和团所体现的精神。

(3)材料二、三中两位史学家在评价义和团的方法上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上评价方法不同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
材料二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中正庐山抗战声明(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认识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发表的背景。并列举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两场中日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造成的不同影响。
2016-11-27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市五校联合体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败局已定,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 当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敌了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材料三: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四: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钓鱼诸岛”是在中日哪场战争之中被日本窃取的?请写出:这场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据材料二,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徐骧外)据材料二回答,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台湾光复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
(4)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9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古田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

——李大钊《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材料2:甲午一役之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一爆发者也。

——蔡锷《军国民篇》

材料3:上帝至尊的教义及其对多神观念和祖先崇拜的排斥,不仅触犯道教和释教,而且直接践踏了儒学真义,形成于西方民俗和历史中的布道、洗礼、忏悔仪式,在具有另一种民俗和历史的中国人眼里却是全无神圣意义的伤风败俗之举。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4:庚子年间流传的一件揭帖,把怨恨“贼子通洋保国会,不久落头归阴城”列为“上帝今有七怒”之一。

——《义和团杂记》

材料5:“(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

——秋瑾《精卫石》填词

(1)根据材料1、2、3,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2)根据材料4回答,义和团对维新派态度如何?原因何在?

(3)根据材料5回答,秋瑾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秋瑾的评价有何不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