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2021-04-16更新 | 25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2014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其部分内容如下:惩办“得罪”列强的官员;派亲王.大臣到德国、日本赔罪;在北京东交民巷-带设使馆区,各国可在使馆区驻兵,中国人不准在区内居住;各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 . 19世纪末,在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当时“东边的一个邻国"对中国发动了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个庚子年,一段屈辱史。1840年和1900年,这两个庚子年间的六十年,是一段不堪 回首的历史。六十年中,列强相继发动了四次以上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前一次创伤未愈,后一回屠戮旋踵。坚船利炮的打击和胁迫,让这个政府一次次以灵魂为代价,以求得肉体的苟安。它们,用血泪写成,用屈辱风干。它们,拧成了一道道绳索,套在了中华民族的脖颈上,愈挣扎,便勒得愈紧。

——摘编自赵彦《晚清那些年: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庚子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至少三个),并说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军事学家马汉在研究甲午战争时强调,“日本似乎充分掌握了海军的目的就是控制海洋这一原理,并依此进行活动”,“舰队总是以攻击行动去达成战役目的”。而李鸿章认为“海防二字,顾名思义,不过斤斤自守;亦不足以张国威而敌情”。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
A.海军实力不济B.海权观念落后
C.防御力量薄弱D.重视论宣传
2020-11-16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020-09-22更新 | 23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0-09-22更新 | 430次组卷 | 9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1842年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1860年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
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A.具有被动性与保守性B.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C.忽视国家利益的维护D.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9 . 1902年,《续改内港行船章程》规定: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如果遇有浅水河道,不便通行,“即行禁止英轮(或日轮)行驶该河,但华轮亦应一律禁止”。上述规定
A.使洋货畅销中国内陆B.扩大了外国的租界管辖权
C.危害了中国国防安全D.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2020-01-06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10 . 甲午战争前,外国在华企业投资以贸易业、金融业为主,两者相加约占70%;甲午战争后,外国对华资本对贸易业和金融业的投资继续有很大增长,但对工矿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比重则上升更为明显,至1914年时已占一半还多。这种变化反映了西方列强
A.在华大力发展重工业
B.资本输出的迫切性需要
C.疯狂地进行战前准备
D.在诸多领域与华商竞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