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候架等,工业品有棉织品、钢铁制品,军事装备有毛瑟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二、历史的转折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签约时间签约背景(战争)历史意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三、历史的反思

材料四 18437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中哪一个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有何显著不同。
(2)完成材料二的表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2 .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图四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

(1)图一和图二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规定“开放重庆为商埠”、“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条约分别是哪一个?
(2)图二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据图四,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1-15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1901年被中国学者译为《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该著作翻译的背景是
A.维新变法运动兴起B.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C.清末新政倡导西学D.民族危机及其严重
4 .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不少大吏提出了“订一中外公例”的修律思路。20世纪初,光绪帝颁布了“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此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列强凭条约建立的畸形法律关系。“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产生的背景是
A.条约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B.中国近代外交法体系确立、
C.维新变法的推广与深化
D.洋务运动增强了中国国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甲午之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6 . 有论者说:“1834、1894、1954、2014,我们把中国这四个连起来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命运轨迹将会看得更清楚。”1834—1894年是中国“天朝上国”梦彻底破灭的60年,1894—1954年是中华民族觉醒、追求民族独立的60年,1954—2014年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60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模式”等“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材料二: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请回答:
(1)请用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国人的“天朝上国”梦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
2021-02-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2020-04-21更新 | 1154次组卷 | 3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2018-01-24更新 | 42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2016-11-27更新 | 256次组卷 | 32卷引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