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是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被东方小国打败”是在下列哪场战争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2 . 海防建设是世界各国维护领海主权的重要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 1842 年 8 月 29 日南京下关江面艘外国军舰上的情景。


材料二   甲午一战,中国不但战败,而且蒙垢受辱。中国军队始终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形胜之地一一委弃,临阵不战而逃。中国殷殷寄以厚望的舰队被可耻地驱逐到设防的港口内,匿不出战。

——《远东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材料中的“外国”最有可能是何国?在此情景出现的次年,此国又在中国获得了哪些特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中的“港口”指的是哪里。中国舰队“匿不出战”对这场战争的态势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海防废弛的原因。
2022-02-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等级考)历史试题
3 .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些旨在说明
A.是中国儒家思想品德的缩影B.知识分子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
C.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D.是顾炎武亡国思想的主要表现
2021-07-31更新 | 443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并简要分析在此期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2021-04-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国防军,鸭绿江沿线数万清军,,互不相属,互不支援。旅顺是北洋海军基地,有将无帅,最后被日军攻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军队
A.军事指挥体制落后B.忽视了民众的作用
C.丧失了作战的良机D.没有现代化的装备
6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黄埔条约》D.《辛丑条约》
2021-03-2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某条约规定:“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此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1-02-23更新 | 41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的一些国家形成了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如越南、朝鲜、琉球、缅甸等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宗藩关系逐渐解体,其中,中国失去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是因为中国哪场战争的战败?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
9 . 美国学者阿尔伯特·克雷格在谈到近代中国对外关系时说道:“中国因过去的征服或朝贡关系宣称这些地区是自己的领土。这些附属……不失为-面镜子,能使中国看到自身作为世界帝国的形象。19世纪后期帝国形象在朝鲜遭到毁灭性打击。”材料中“帝国形象在朝鲜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华
10 . 邸报的历史,既是一部政治史,也是一部科技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周时期的甲骨、竹简、木牍,或许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据传周代已经有了去各地采风问俗的史官,他们要“陈诗以观风”。王安石认为,孔子编订的《春秋》相当于剪裁拼凑的鲁国官报。直到西汉才出现了用绢帛抄写的专门收集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吏任免及军政新闻的邸报,东汉则采用了纸,报纸正式出现。隋唐时期,中央为了加强与各藩镇的联系,开始设置专职机构从事邸报的编辑发行事宜,邸报名称出现。唐朝邸报的发行对象已经不限于藩镇和地方高级长官,而且扩大到中央各部和分封各地的王公贵族。宋代邸报的发行期开始固定化,发行对象也已扩散到民间。明朝设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发行事宜。清代改名为《京报》,特许荣禄堂南纸铺承印,并向社会广泛发行;到咸丰、同治年间,刊行《京报》特权开放,北京前门外的私营报房发展成十几家。《京报》基于其官方背景而成为当时第一大报纸,但随着民国的建立,《京报》停止发行。

   ——摘编自杨文光《中国报纸发展史话》


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初北京某私营报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20世纪初当时政治或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