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材料三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 .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23-11-15更新 | 89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与齐、晋争霸,开凿了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运河。后来,在平定了江南的陈朝后,隋炀帝重新疏浚邗沟,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使政府得以有效地控制江南。隋、唐政权还大力兴修关中黄河(渭河)支流通向长安的运河,如广通渠等;北宋政权围绕首都开封呈放射状修凿运河;元朝通过开凿山东会通河段和北京通惠河段,将大运河东西走向的河段裁弯取直。

材料二   1842年6月,英国军舰进攻吴淞口炮台,攻陷后溯长江而上,长驱直入,很快占领镇江。英军沿长江一线,拦截漕船,掠夺商船,完全控制了扬州与镇江之间的长江航线,大运河漕运被迫中断,京师粮食供应紧张。不久,清政府被迫求和,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期间,由于大运河的中断,从广东等南方军工基地往天津运输军火遭遇极大困难,战机因此被贻误,洋务新政的部分成果难以被用于支援前线军队。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吕娟《中国大运河河道变迁基本脉络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影响运河兴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清政府在两场战争中的失败与大运河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4 . 下表为1895年某州县基层教官日记 (部分)。下表可以用来佐证当时中国(     
时间日记内容
1月24日《津报》冬月初九:旅顺船坞有英兵船八只,倭不敢问,已退出。
3月24日闻东省之将帅,有避敌者、纵敌者、通敌者,为之愤然!
3月25日闻倭人有每日给渠四百万元始停战议和之信,为之愤然!
7月27日少杰来,得悉台北失守,刘永福退至台南。时事不可为矣,李鉴堂中丞腔忠愤,令人感佩。
A.拒和抵抗成为共识B.与列强矛盾激化
C.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5-19更新 | 48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一模拟(江西卷)(16+3模式)-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前,美国在东南亚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反对旧的殖民帝国的封闭式的经济结构和贸易壁垒;二战后,随着美苏冷战升级,美国将东南亚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在东南亚的政策变动(     
A.是为实现殖民地的民族独立B.服务于全球霸权策略需要
C.旨在联合欧洲抗衡共产主义D.积极践行非殖民地化原则
6 . 下表为1895年前后外国在华设立银行情况统计表。

年代

合计

1894年前

12

1

2

1

16

1895-1913年

5

4

12

11

14

1

8

1

29

85


据表可知(     
A.中国金融业近代化进程明显加快B.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C.中国民族工业资金不足得到解决D.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商品输出
2023-02-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激起国内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B.促使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
C.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增强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8 .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等国发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下表是照会提出的三项原则。此后,列强相继接受了美国的原则。列强的这一做法反映出(     
原则一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华势力范围及租借地的既得利益
原则二各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均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海关统一征收
原则三各国势力范围对他国船舶征收的港口及铁路运费,不应有所差异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B.美国已成为公认的经济强国
C.避免瓜分中国符合列强最大利益D.门户开放利于列强扩大侵略
9 . 1861年以后,清政府的关税征收主要由户部、工部管理的常关和总税务司控制的洋关组成。1901年《辛丑条约》后,列强以常关税抵还赔款,规定洋关口岸五十里以内的常关划归税务司管理。晚清关税征收体制变化的结果是(     
A.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清政府彻底地失去了税收的管理权
C.关税征收极大提高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D.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财政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初,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又实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德国提出深具进攻性的“世界政策”;英国放弃“光荣孤立”,实行与别国结盟的政策。这些变化(       
A.导致亚非拉国家的贫困B.增加了爆发冲突的风险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D.推动了外交理论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