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郊民巷曾被改为“使馆大街”……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被改名为“克林德街”。与这些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 1911年,梁启超在途经某地时,百感交集中赋诗一首:“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梁启超回忆的事件是(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B.辛亥革命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义和团运动使列强认识到:“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延缓了中国半封建化的进程B.体现了明显的盲目排外思想
C.使列强放弃瓜分中国的计划D.显示出强大的反帝爱国力量
4 .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下列选项中,序号与相关史事对应正确的是
A.①-1878年清政府设行省B.②-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C.③-《马关条约》开设通商口岸D.④-19世纪末沦为德国势力范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勇在《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中说:“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该学者认为
A.温情敬意是历史基本史观B.李鸿章是反思甲午战争第一人
C.民族危机引发了民族觉醒D.甲午战争让中国彻底摆脱沉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它在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面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时制定的:前者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

——摘编自于凤梅《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

材料二   189810月在直隶、山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闰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189910月,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旗帜。直到1900年9月,义和团普遍的旗号是“扶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兴清灭洋”“顺清灭洋”等。

——摘编自陈月清《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态度的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7 . 1901年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名官员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爆、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到4月,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共达142人多。这反映出
A.清政府的半殖民化程度加深B.列强完全左右了清政府
C.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D.义和团运动被联合镇压
8 .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B.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英法火烧圆明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