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将原赵、燕、秦长城连接并置机动部队,夺回匈奴手中的河套地区,并采取建灵渠、派军征服和设郡县等措施控制岭南地区。汉初,在北方边界扩建长城,设渔阳、上谷、蓟县等几个防御据点,以和亲求得暂时稳定;汉武帝通过三次大战,将匈奴逐出漠南地区,建立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阴山、祁连山等为中心的防线;汉宣帝设立都护府管理西域,同时对西南地区采取笼络手段。唐朝建立后,因无法对中亚、西亚、外东北等地区实行有效控制,于是采取“羁縻”政策。元朝在西藏、青海、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设置行省,直接管辖边疆地区。康熙停修长城,对蒙古各部恩威并济,征服准噶尔势力等,确立辽阔疆域版图。

——摘编自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远洋舰队的威胁远超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军团,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华威胁增大,染指台海地区。李鸿章等部分官员意识到东南沿海防御的重要性,通过洋务运动建立近代海军试图加强海防。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区依然面临严峻威胁,沙俄与英国支持的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继承林则徐“塞防论”,极力推动收复新疆,还主张大规模“移民实边”;清廷对关内开放东北地区,使后来的“闯关东”成潮流。内蒙和东北的进一步开发,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侵略,但无力避免外蒙20世纪20年代出现裂变。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方式和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的变化。
2 .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2023-03-17更新 | 814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多次出兵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完成了对新疆、西藏的完全统一,击败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不同地区颁布了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则》等相应的法律;各地因俗设官(制),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等;对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联系;不断赐封喇嘛教领袖,在蒙藏地区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蒙古族集中生活地区划定牧区、屯田(新疆)、 实行招民开垦(西南地区)等,大力发展边疆经济。

——摘编自马汝珩、 马大正主编的《清代的边疆政策》等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沙俄武装强占伊犁、阿古柏盘踞新疆喀什等地、日本国入侵台湾,清朝面临边疆危机。对此,李鸿章的意见是:“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丁宝桢的观点是:“各国之患,四股之病。患远而轻;俄人之患,心腹之疾,患近而重。”左宗棠的观点是:“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必专顾西域,请以停撤之饷匀济海防;论塞防者,则主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自封者也。”

——摘编自尹金海 《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稳固边疆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官员应对边疆危机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2022-05-23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历史试题
4 . 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赴新疆平定英国支持的入侵势力,后在新疆设行省;1885年,冯子材领导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军队;1872年,面对日本力图吞并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到台湾抵御日本侵略,后在台湾建省。清政府的—系列举措反映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B.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C.清政府坚决打退列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侵略行径D.台湾人民的斗争体现了抗击日本侵略的坚强意志
2022-04-30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申报》等英资报纸通过有选择地刊载社论乃至编造谣言等方式阻止清政府为西征借款。而李鸿章也屡屡参考《申报》等“外国新闻纸”,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提出了放弃新疆的主张。这主要反映出
A.清朝内部派系斗争激烈B.部分清朝官员对外国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
C.中国报刊业的繁荣景象D.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经历重重艰难险阻
2022-03-30更新 | 499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1884年之前,清政府在新疆实行以军统政的军府制以及带有封建领主制性质的伯克制等行政体制。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废除原有的行政体制,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这一举措
A.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B.削弱了新疆地区的军事实力
C.成为缓解边疆危机的重要手段D.体现了清末改士归流的成果
2022-01-28更新 | 23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法战争期间,作为新闻性画报的《点石斋画报》翔实生动地描绘战事,接连不断刊发报道,如《轻入重地》《法犯马江》《基隆再捷》,并且对台军大捷、法人残暴、甬江之战等战况,都及时绘有相关图景。这些报道
A.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战事B.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
C.反映民众高度关注时局D.表明政府重视社会舆论宣传
8 . 1841年6月,林则徐奉旨前往新疆。到达伊犁后,他招募了很多贫困村民一起开垦荒田,并踏察田亩,承修水利工程,致力推广坎儿井纺织技术等:还跑遍新疆,绘制了很多翔实的边防地图。林则徐的举措
①践行了经世致用思想   ②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打下基础
③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西北内陆边防的安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8-27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解密20 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9 . 下表内容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当地民众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民众思想言论出处
台湾属倭,万姓不服……如赤子之丧父母,悲惨甚极台湾巡抚唐景崧奏报
台民惟恐倭力攻台,愿投效杀贼者日有千数百人台湾官员奏报
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巡抚唐景崧奏报
有全台皆兵之感侵台日军

A.台湾同胞朴素而又强烈的民族情感
B.台湾人民奋起抵抗荷兰殖民统治
C.民众渴望结束分裂状态的强烈愿望
D.抗战期间民众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2021-05-21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小卷-专项06-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0 . 1873年,左宗棠上书朝廷,明确提出了对新疆边事应该“从内布置,从新筹度。”并且强调“就兵事而言,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下列不属于左宗棠上书背景的是
A.阿古柏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
B.沙俄已经出兵强占了伊犁地区
C.“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已经确立
D.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危机逐渐显现
2021-05-18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三下】【高中历史】【SX0011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