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晚清与民国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许多史学家对它进行了评论。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进行了评论。

中国辛亥革命,颇有一切推翻故常而陷于“假革命”之嫌。【辛亥革命之易于成功,一部分由于以排满为号召,此在我民族自身历史中有生命、有渊源。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不合。然就实际政情言之,一国政制,有其一国之轨道。即以王室而论,如英、如日,至今犹有王室。如德、如俄,当时王室亦存在。中国以满族坚持其狭义的部族政权之故而不得不推翻王室,而为推翻王室之故,不免将旧传政制一切推翻。当时似误认以为中国自秦以来,即自有王室以来,一切政制习惯多是要不得。於是乃全弃我故常之传统,以追效他邦政制之为我所素不习者,此则当时一大错也。即如考试与铨选,乃中国政制上传袭甚久之一种客观用人标准,民国以来亦弃去不惜。如是则民治未达,官方已坏,政局乌得不乱?】政制既已一切非我之故常,其政制背后支撑政制之理论,亦必相随动摇,则一变而俱不能不变。【而所以犹谓之“假革命”者,以我民族所遇之问题,犹是我民族特有之问题,却不能亦随别人之政制与理论而俱变也。】故於辛亥革命之后,而继之有文化革命、社会革命之发动,亦势之所必趋也。【然而离题愈远,失却解决真问题之症结所在矣。】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论述钱穆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
2023-01-0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武昌起义爆发时,江苏议局议长、企业家张謇仍在为中国的和平改良而奔走;同年11月13日,清政府任命张謇为袁世凯内阁的“农工商大臣”,张謇却发表辞职通电,将政府“幡然降谕,许认共和”作为自己出仕的条件。张謇态度的转变反映了(       
A.官僚企业家的投机性B.清廷腐朽本质的暴露
C.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D.袁世凯复辟不得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晚清的一份电报原文。该电报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军咨府致萨镇冰函稿

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


敬启者: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

军咨府启

A.太平天国战局激烈B.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C.辛亥革命的突发性D.晚清民族危机加深
4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如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
清朝月谘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 元中学毕业25岁
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大事记

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英、法、德、美银行团借款,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川人群情激奋,拒款保路风潮急剧高涨。

6月17日,成都各团体在川汉铁路公司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派领袖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会员很快即逾10万人,各地分支机构达67个之多,几乎遍布全川。

8月初,保路同志会派代表刘声元进京请愿,结果被押解回籍。

8月24日,保路同志会决议立刻罢市、罢课。与此同时,在各地还发生了捣毁巡警署、自治局、经征局和教堂的暴力事件。

9月1日,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议通告全川不纳粮食税。抗粮抗捐斗争在全省蓬勃兴起。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逮捕蒲殿俊、罗纶等人,关闭保路运动的机构。并下令对示威群众开枪镇压,制造“成都血案”,同盟会利用此事件开展革命事业。

9月8日,成都附近的同志军在同盟会会员秦载赓率领下首先起义,汇集了20多万人围攻成都。

9月10日,清廷将赵尔丰免职,命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9月25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人在荣县宣布独立,建立第一个革命党人的县级政权,成为全川独立的先导。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保路运动的演进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川保路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022-04-28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暨沈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中华常国驱连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式功”之时,欧亚大陆的远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得欧洲人获得一盖“阿拉丁神灯”。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幼难逸。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规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连续不断的道德堕落、政局不稳以及经济恶化,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在更广闻的范围内,欧洲的战争暴露了令人非常钦美的西方文明所固有的弱点,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仿佛这些划时代的事件尚且不够一样,巴黎和会决定把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子日本,而不是公正地归还中国。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儒家化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宰地位被彻底粉碎了。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和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共同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不仅继承了洋务运动的事业,而且也继承了百日维新的事业”,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又保留、完善了这部分改革的成果。此后,面对社会乱象,孙中山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号呼。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
A.以传承成果为主要方式B.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
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利益D.以实现民主政治为目标
2021-11-11更新 | 1075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宣布湖北各州县一律改制共和,由革命政府重新任命官吏;依法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并准民上诉,公开审理;明确规定官兵官俸不得特别悬殊。湖北军政府颁布这些法令
A.昭示了政权的革命性与进步性B.终结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D.粉碎了旧官僚的复辟阴谋
9 . 辛亥革命爆发后,无论是政府还是议员均被冠以“临时”字样,所通过的宪法也被称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这一做法解读合理的是
A.革命政权面临颠覆威胁B.列强对革命派的不承认
C.临时政府缺乏民众支持D.政权建构彰显民主理念
10 .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作了如下的规定: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和平主义,……循序以进”。对此解读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A.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
C.该文告的发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
D.对内强调统一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021-08-23更新 | 955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