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

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2023-11-22更新 | 174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改良”和“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在这跌宕起伏的漩涡中,各种矛盾斗争历历在目。19世纪末,这些冲突更加激烈。1898年,清帝国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场成功的改革可能会延缓它的崩溃,而失败只能预示着王朝的覆灭。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材料三   可惜,辛亥革命做了一锅夹生饭,而且夹生得很,米是米水是水的,连粥都未熬成。民国的成立,告别皇权世袭而走向共和,但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整理自马未都《百年辛亥》、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概括材料一的主旨。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改革的名称。并结合所学,阐释这场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3)说明材料三中“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的内涵。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另一轨道”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23-02-2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一】学史明理

材料一   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历程

名称目标结果
太平天国推翻清政府,建立理想的“天国”1864年被清政府镇压
戊戌变法通过改革,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1898年,“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理。
【主题二】学史增信

材料二   194019日,毛泽东发表题为《新民主主义论》的讲话,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2)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对中国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加以分析,并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的历史意义。
【主题三】学史崇德

材料三   陈延年(18981927),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5年夏,与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多次提出要掌握革命领导权,同妥协势力坚决斗争。1927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之下,陈延年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毫不妥协,最终壮烈牺牲。

——摘编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陈延年》


(3)根据材料三,说明陈延年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主题四】学史力行

材料四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日)


(4)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就青年学生该如何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谈谈你的看法。
2022-08-28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口达3万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斗争之结果。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西方民族强暴的侵略与民族扩张,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谈谈你对“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解。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
90年代
戊戌变法运动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拉开序幕,光绪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20世纪初辛亥革命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0世纪前期新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学者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并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文学等

(2)概括上述表格中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意义。

材料三


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内(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935年,《八一宣言》

1936年,中共为逼蒋抗日,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7.8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如何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当时许多报刊均对其做了跟进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1014日,《中国的危机》载:“中国的紧张局势并未减弱……英帝国一直秉承的原则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摆脱来自上层的奴役,这属于他们的内部事务,其他各国没有理由进行无理的干涉。”19111129日,《攻陷武昌进一步和平的希望》载:“袁正在引导他人接受这样的观点,除了推翻朝廷,关于立宪政府的一切事宜已经得到认可,再进行争斗已没有意义。”1912215日,《南京共和党人》载:“孙中山的怂恿的行动引起了人们的疑虑。人们认为,这表明中国与外国列强的关系出现误解,当孙准备移都南京时并未征得外国的同意。”

——摘编自英国主流报刊《泰晤士报>

材料二   19111021日,《最后之胜负如何》载:“今以革命党与政府,较二者所遇之天时,果孰顺乎?所据之地利,果孰优乎?所得之人和,果孰多乎?”19111220日,《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载:“故欧人前此惟知一中国有李鸿章,李死惟知有袁世凯,今者有孙逸仙,而袁世凯次之。”19111227日,《和呼,战呼》载:“愿我将士勿少希望于和议之可成,急整军旅矣,一日停战期满,即率大军北进以慰国民之热望。”

——摘编自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民立报》


(1)请对《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言论基调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
(2)指出《民立报》对于“辛亥革命”的态度并分析该报刊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谈谈运用报刊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