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1922年1月,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当局增加工人工资举行罢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成立总工会而举行大罢工。据此可推知
A.中国共产党富于革命实践精神B.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D.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2 . 1927 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组织和召开反英示威大会,会后工人纠察队队员率先冲进租 界随后,群众占领了租界。之后,九江工人、市民在武汉群众斗争胜利的鼓舞下,亦占领了九江英租界。汉口、九江租界的收回
A.影响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程B.反映出人民主权意识的高涨
C.迫使帝国主义改变对华策略D.体现了中共的社会领导地位
2021-05-17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一判断
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标志着革命工作重心的转移
C.有助于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D.建立了更加巩固的工农联盟
2021-05-10更新 | 52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五四运动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社会主义新价值观在中国思想世界的流行和凸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主张者,对社会主义新价值观赋予了形形色色的内涵和理解,热闹非凡。这一现象
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基础B.反映了中国思想界的混乱局面
C.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D.促进了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传播
2021-04-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这一主张
A.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诉求B.反映出国共两党民族政策完全一致
C.利于增强民众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 .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结合所学,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杂志”包括《新青年》《革命军》等B.“过激派”包括陈独秀、李大钊等
C.政治问题是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此学潮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7 . 一首赞歌中写道:“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风雷滚滚来天半,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赞歌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C.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 .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席卷全国。这说明
A.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B.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
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D.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
2020-10-28更新 | 338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清北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5年,中共四大《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党的这一决议
A.促进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B.说明了党以农民运动为中心
C.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渐形成D.表明新中国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
2020-10-17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
10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0-10-08更新 | 196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