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7年再次科举落第之后,洪秀全完全崩溃了,精神陷入错乱,大病一场。他在病中朦胧地看见自己升到了天堂,看见天父上帝和他的兄长耶稣。天父上帝身穿黑色龙袍,长长的金须,更增添了他的威严。他指定洪秀全去铲除魔鬼,继承皇位。

材料二   孙中山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尝试,被列宁称赞为对唤醒人民、争取自由和建立彻底民主的制度作出了许多贡献,“终于推翻了中世纪的旧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政府,在中国建立了共和制度”。

材料三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命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书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欲改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铲除魔鬼”的含义,并分析洪秀全这一认识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列宁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述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2019-12-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90年。

材料一:应运而生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继承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爆发l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三走什么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
(3)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
3 .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2019-10-08更新 | 1377次组卷 | 9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课内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12)
4 . 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对于青年学生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私宅、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的公开质疑:“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纵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下列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
A.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内从事爱国活动
B.反对五四运动
C.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外从事国民运动
D.维护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7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为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A.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B.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C.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2019-08-10更新 | 478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3.31)
7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2019-08-10更新 | 1833次组卷 | 61卷引用: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6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报告》对各地党组织状况分析发现:除了湘区、粤区最有社会基础外,在江西,“党员尽是中等学校青年学生”,北方区的党员多为学生,后来渐渐“打入了中小学教员之中”,党在山东和河南的情况与之类似。这一现象
A.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勃兴奠基
B.提升了中共党员的理论素养
C.阻挠了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
D.不利于中共与底层社会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经历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才算有了‘社会’。这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激发了普通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C.实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联合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这说明当时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性质变化
B.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
D.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