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戊戌变法之前,严复已高擎启蒙大旗。1896年,严复说:“《原强》《救亡决论》诸作故其为论,首明强弱兼并乃天行之必至,而无可逃;次指中国之民智、德、カ三者己窳(衰弱之实迹,是以今日之政,于除旧,宜去其害民之智、德、カ者:于布新,宜立其益民之智、德、力。

——摘自高力克《陶铸国民:严复与中国启蒙运动》

材料二 直到今天,不断有文章和书籍谈到五四运动,且多要给它定性:或曰“爱国运动”,或曰“思想启蒙运动”,或曰“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有人认为五四运动含有多重性质。在1940年的延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过,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从五四运动所实际蕴活的丰富的内容看,“启蒙”主要指“开导愚昧之人,使其明白事理”;“启蒙运动”即开导愚昧的国民,使其懂得现代文明的思想运动。

一一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严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指出维新派宜立其益民之智、德、力”的具体主张。
(2)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在全球史观的视野下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并从思想角度说明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的原因。
2020-09-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2 .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如一道闪电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70年前成立新中国,则使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事件

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
军警镇压,捕去学生 32 人
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 170 余人:4 日,又被捕 700 余人
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 人辞职
6月28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   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人认为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苏维埃时期”。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的革命价值的评判是非常低的,认为五四政治运动,无论它作为“小资产阶级的学生运动”,还是作为“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运动”都无法摆脱它的“资产阶级性”缺陷。然而,到了 1936 年 9、10 月间,时任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部长的陈伯达发表文章,认为“五四运动就是爱国运动,就是民族的群众自救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文化上的群众爱国运动,是整个爱国运动之重要的部分。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材料三   经过三个月筹备和认真协商,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完全成熟了。1949 年 10 月1 日下午,首都 30 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开始。它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态度转变的主要时代背景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建国初期(1949-1956 年)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重大举措,指出新中国是怎样“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的?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五四运动“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的理由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有160多个,拥有有组织的工人约54万人。在广东,已有20余县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20多万人,并建立了全省农民协会。这一形势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五四运动的开展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共合作的实现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

材料二   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之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之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我们应该号召全国工人、农人在本党旗帜之下去加入此种战争。

——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1922年)

材料三   党必须为国家民主生活的更加发展和民主制度的更加完善而斗争。党必须从各方面巩固工人和农民的兄弟联盟,巩固一切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巩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关系。帝国主义和反革命残余分子是要破坏我国人民的事业的,因此,党必须提高革命警惕性,同危害我国独立和安全的势力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分子进行严肃的斗争。

——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1956年)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大会规定中共成立后的任务及其直接结果。
(2)结合所学知识,一句话概括中共二大提及的中国“现状”,并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中共针对此种“现状”所采取的斗争举措及其成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2022-04-0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及课文内容摘编,阅读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章节标题课时标题正文子目

第五专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回应
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七专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备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子目序号,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⑥处。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C.两次鸦片战争 D.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E.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请结合所学知识,编写⑤子目下的课文内容。(编写要求:注意包含历史叙述的基本要素,如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等等。逻辑通顺,史实正确,内容完整,字数20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也时常被作为群众运动的范例,最终走向革命化,成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惯常形式,以及最重要的革命遗产之一。“五四”运动之后,学生运动在较长时期内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政治参与和社会动员的重要形式。

——刘一皋《“五四”运动中的学生群体行为分析》

材料二 一二·九运动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正是根据“八一宣言”的精神提出的。学生在经过游行示威和罢课之后,也认识到:“单纯的学生运动是不会有前途的,必须把这一影响扩张到大众间去。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绝不能以学生做主干,必须以工农大众为主体才能发挥伟大的力量。”

——欧阳军喜《一二·九运动再研究:一种思想史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一二·九运动发生的背景,说明学生如何“把这一影响扩张到大众间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5年,苏联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大学命名为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一命名的背景包括
①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
③北伐战争顺利进行                 ④中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 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新中国成立前后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查》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所签订条约的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4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3年10个月零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零26天
中国战场

1945年9月2日
13年11月零1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2)请填写表中①②两处的相应内容,并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苏两国结盟的主要目的有哪些?两国结盟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四:“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4)材料四内容出自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它所体现了怎样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2016-11-2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杭州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月初政府大批逮捕学生, 促成了这个大联合的形成,而且上海及其他地方 的商人、工人也开始用罢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条对抗政府的联合阵线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事件发生以后所显示的,是一股被日本及中国政府所忽视的全新 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另一大因素,特别与抵制日货和商人罢市有关,是中国和 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与日本在利益上存在的冲突。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向纵深发展,12 20 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 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 号召学生“把反日救 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 12 27 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 合起来,才有可能”。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毛泽东选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联合阵线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 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向纵深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抗日救亡斗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以来所以屡屡失败,“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张宝明《<新青年>百年典藏3语言文学卷》

材料二   各地的口号很多,大同小异,但最中心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用当时爱国运动参加者匡互生的话说,这是五四运动标出的公用语。这种纲领性的口号的提出,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对革命主要对象的认识,当然,它同一九二二年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相比,尚欠明确。但它已经大大超过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摘编自朱玉湘《五四运动与爱国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概括陈独秀对“辛亥革命以来所以屡屡失败”原因的认识,从思想文化层面,指出陈独秀为继续推动革命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政治纲领的内涵,相比五四运动的纲领性口号,简述中共二大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明确之处。
2022-03-06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