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继法币之后发行的新货币,始于1948年8月20日,历时仅10个多月,是中国货币史上最短命的货币之一。金圆券最初预计发行20亿元,但最终实际发行总额达到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票面额从最初发行时的最高面额100元,到最后出现50万元、100万元,甚至500万元一张巨额大票。发行金圆券被国民政府视为“救命稻草”,不仅未能解燃眉之急,反而雪上加霜,成为蒋家王朝最终败亡的催化剂。

——摘编自王海蛟《1948年金圆券的发行及其最终命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交子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纸币流通的概况。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发行金圆券的背景及结果。结合所学,以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说明共产党在稳定物价方面所做的努力。
2024-06-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城和当时文明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都笼罩在希腊的影响之下,希腊是古代世界的“肚脐”。亚历山大城是把希腊城邦移植到埃及土壤上的一个鲜活实例。……亚历山大东征西战,将希腊世界从小岛上的希腊城邦扩大为遍布地中海和亚洲的各大王朝。……就像大多处在民族、帝国、贸易十字路口的伟大城市一样,亚历山大城成了学术交流的中心。

——摘编自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殖民统治削弱了奧斯曼和埃及内部的封建势力,埃及出现了利于民主化发展的新变化。大战一举切断了埃及与奥斯曼土耳其宗主关系,进一步摧毁了束缚埃及民主化的封建桎梏。……战后,西方民主自由以及社会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思想在埃及广泛播,引发深刻的社会反响。

——摘编自刘辉《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埃及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三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了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近3000人。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

——摘编自齐玉《积极促进国际减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城是“希腊城邦移植到埃及土壤上的一个鲜活实例”的背景,并以史实说明其成为“学术交流的中心”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一战后埃及文化重构的表现。结合所学说明指导当时埃及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并分析其对这一时期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的理念及实践,并分析中国能取得这些实践成就的原因。
2024-06-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20世纪新时代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中东、非洲、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中国。当时的中国用“以工代兵”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并非一无所获。这次战争中诞生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苏联,创造出不同政治体制安排的新型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型政治体制。为了实现和平,避免重蹈一战的灾难,战后西方世界已经试图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机制,尽管这一组织在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摘编自李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开端》

材料二   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提出变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为反帝反国民党的民主革命战争的口号。1935年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之后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逐渐由“抗日反蒋”转变为“逼蒋抗日”与“联蒋抗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中共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建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1月《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

——摘编自白玉《新中华报》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一战对当时中国“并非一无所获”的理由。指出“新型政治体制”的含义,并分析“新的国际组织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红色中华》“反国民党”口号提出的缘由,概述《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的历史背景。请从民族复兴角度指出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4-06-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改变葡萄牙垄断政策引起的旧商路贸易衰退的局面,奥斯曼帝国采取了一系列振兴旧商路贸易的政策。它同葡萄牙人在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等几个地区进行长期战争,虽多次失利,但遏制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称霸的野心。为了使波斯湾商路畅通,1546年奥斯曼帝国同葡萄牙进行谈判,并达成两个港口间自由交易货物的协定。奥斯曼帝国于1525年颁布新税法,取消埃及以前的香料配额和价格垄断政策,实行自由贸易的税收制度。帝国还欢迎基督徒商人来本国从事贸易活动。旧商路于16世纪中期又重新复兴和繁荣起来,并与新航路并存、竞争,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与奥斯曼帝国经济的繁荣。

——摘编自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1)根据材料一,简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振兴旧商路的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葡萄牙开辟的促成其垄断东方贸易的新航线。

材料二   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开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之后,数以千计的油井被开挖出来,洛克菲勒判断“原油价格必将大跌,真正能赚到钱的是炼油,而非钻油”,于是,洛克菲勒和合伙人转向石油提炼投资。美国南北战争后,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商机,1866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成立,洛克菲勒成为世界上最大炼油商。1870年,他创立标准石油公司,重金聘请科学家,通过兼并、购买,建立标准石油托拉斯。他合并了40多家厂商,在全盛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的垄断时代,成为美国第一位10亿美元富翁与全球首富。他一生俭朴自持,年轻时便身居全球首富,并热心于慈善事业,是美国近代史上最具褒贬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摘编自罗恩·切尔诺《洛克菲勒》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诀。结合所学,指出民众“贬”洛克菲勒的原因

材料三

1956

美国人麦克莱恩将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集装箱运输时代开始

20世纪60年代后

集装箱船逐渐取代传统海运模式,极大促进了全球商品的流通

1965年后

全球几乎所有的主要轮船公司都在使用标准化的集装箱

20世纪70年代

集装箱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标准化物流系统

9·11”事件后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的智能集装箱被提上了日程

2005

大约5000家国际企业把新加坡这一集装箱岛国作为仓储和配送中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集装箱运输时代到来的历史背景,并为该表格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2024-06-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5 . 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以城市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日趋活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具体表现为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的觉醒……当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也就是精神娱乐消费。宋朝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促使宋代“市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并列举这一时期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科技成就。
2024-08-3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 年至 1815 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女性服饰向自由的现代形态转变。30年代的服装以深色调和简单的款式为主,40年代为了节约材料和资源,服装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女性开始穿战时服装,男性开始穿制服。二战后,女性服饰更加随意、自由,年轻一代喜欢奇装异服,超短裙和牛仔装广泛流行。8090年代服装设计更加多元化、国际化,中性服饰成为风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等

材料三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体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英国棉纺织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40年代引起欧洲国家服装样式发生变化的重大事件,并分析二战后欧洲服饰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政府提出全球治理观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措施。
2024-04-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取得成就。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兴起,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各城邦政治制度都不尽相同,斯巴达在政治制度上倾向于贵族寡头制,雅典是民主政体的模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借土地拥有权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罗马法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历经王政、共和、帝政分权和帝政专权四种政治形态,不同时代的立法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当时,东罗马帝国已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主君主专制国家,对共和精神乃至帝政分权精神是绝对排斥的。历代皇帝为整理罗马法这一庞大的历史堆积物作了极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到了查士丁尼皇帝的时代,罗马法仍呈现“混乱”、“矛盾”的面貌。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从公元528年起到534年止,仅6年时间共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和《法理概要》三部法律文件,他死后,法学家又编成《新法典》,这些法律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徐国栋《查士丁尼及其立法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古希腊“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代表人物,并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同时指出古代希腊政治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述查士丁尼编撰《民法大全》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的重要意义。
2024-05-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健全和巩固新建的政权。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在原有赋税制度的基础上,对赋税制度进行改进。秦代建立的赋税徭役并行制,是以田租、口赋和其他杂税为三大支柱,并辅以徭役制度等,……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

——摘编自易述程《古代税赋——历代赋税与劳役制度》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农民的大量逃亡,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造成了“科敛乏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的严重局面……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摘编自梁方仲《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

材料三   康熙后期,清政府将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丁银”数额固定下来,号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将其分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称为“摊丁入亩”。

——【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赋役制度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王朝“重大调整”的具体举措有哪些,并分析其做出“重大调整”的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摊丁入亩”所反映出的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史实说明这一趋势的积极意义。
9 . “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在这种行政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一般法令出自皇帝,但是,由于有那样的政府机构,皇帝不向精通法律的、选举出来的有识之士咨询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所以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执行这些法律的机构越多,行政系统就越不能专断。

——摘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戴高乐总统逐渐意识到,要使法国在全球获得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他认为,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此时的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上又面临着与两个超级大国交恶的危险,急需寻求其它大国的承认与支持。恰逢此时,戴高乐派出富尔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举行多次会谈,双方共同探寻建交的可能性。以此为契机,两国终于走向了合作。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也使法国成为唯一能同中美苏直接对话的西方大国,被西方舆论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摘编自李军《中法建交背景及原因浅析》

材料三: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24年5月5日至7日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法共发表4份联合声明,其中有3份关于国际热点和全球治理,彰显了中法的大国担当。

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亮明停火止战的和平立场。两国元首强调,当务之急是立即实现可持续停火,确保在加沙地带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保护平民”“两国元首呼吁在2024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遵守奥林匹克休战”……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共同呼吁,分量颇重。

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以及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展现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协作之力。延续支持彼此提出的有益多边倡议、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的传统,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中方支持法方办好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

——摘编自《光明日报·习近平主席对法国第三次国事访问纪实》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对“中华帝国”政府的态度。结合所学,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中法双方走向合作并建交的共同因素,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列举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方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地区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据麟剑《人类源流史》、普高教科书《历史·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整理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地中海世界形成三个部分:西边的天主教世界,南边的伊斯兰世界,东边的拜占庭世界。三个文明互相抗衡,其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依然在当下的政治局势变动中隐约表现出来。事实上,东欧文明与西欧文明虽然同属欧洲文明,其源头也都可上溯至古典时代和基督教,但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欧就与西欧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东罗马文化和斯拉夫文化,这深深地根植于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东正教传统的浓厚土壤中。东欧文明中,还有两个重要的外来因素,即东方的蒙古人和奥斯曼,也为俄罗斯和巴尔干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文明特色,深刻地改变了东欧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古代文明与地域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印欧人“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地区向外迁徙”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写出印欧人迁徙后在图中①②处分别形成的两个新族群的名称,并列举①处新族群创造的两项文明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拜占庭帝国时期都城君士坦丁堡的重要地位,并以俄罗斯为例,简要说明具有自己特色的“斯拉夫文化”逐渐形成的因素。
2024-04-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