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数千年来,农民为封建国家纳粮当差,承担义务,受尽剥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的赋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人头税的名称;又因徭役扰民严重,唐宋为此所采取的新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和影响。面对沉重的赋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最终做出了怎样的伟大举措?
2023-11-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以来,农民们也被卷进了流通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他们生产超过自己消费、为了销售的物产,或者相反的,从别人那里购买自己没有生产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个行为不是在自己的村庄内部、左邻右舍之间进行,而是在更为广域的,通过专门做些此生意的商人进行。由此,在农村地域出现了进行交易的恒常性设施。其小规模的叫做“店”、“步”、“市”等。“店”在陆路的街道两边,“步”是船停泊地出现的商业集落。

——[日]宫本一夫等《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地产商与零售商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服务、文化等功能于一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宋朝集镇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购物中心这一商业组织形式产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某一阶段,分析其发展状况的原因。
3 . 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维护封建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经济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开启了中国税制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在两税以前的近千年里,中国的人口高峰从西汉时的6000万上升到了盛唐时的约7400万,增加了不到1/4。而在两税以后的近千年里,中国古代的人口由北宋的1亿多上升到了晚清时的4亿多,增长了3倍。

——都建春、冯涛《税制变革、人口增长及其对中国历史演进的长期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采取“与民休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代征税主要标准的变化,并概括两税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阎立本的《步辇图》            拉萨大昭寺            

材料二   康熙重视边疆问题,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他为清朝边疆政策奠定了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据人教版必修一教材内容改编


(1)观察材料一,写出阎立本《步辇图》所描绘的历史情景。从大昭寺建筑风格和寺藏文物两个角度,简要说明“拉萨大昭寺是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符合康熙之“基本原则”。一句话概括本试题的主题。
5 . 乡村精英的地位和乡村治理的走向在中西方走向近代的关口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末叶,庄园中富裕农民兴起,成为“头面人物”,也称“庄头”,他们在村庄中担任各种公职的……最迟到15世纪中期,……没有他们的合作,领主就难以进行管理。庄园法庭有一定的诉讼程序……很久以来就依袭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进行诉讼和审判,这些惯例规定既保证领主对地租的占有,同时也是对领主任意勒索的限制。在法庭上,庄头及其他庄园的执事人员常常作为起诉人,对那些侵犯领主特权的人进行指控;佃户包括农奴佃户则根据惯例据理力争。法庭由庄园全体成员组成,出席法庭和参与判决是庄民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利……庄头常常起到“召集人”、“中间人”的角色。

——摘编自侯建新《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英]马修·黑尔《英格兰普通法史》等

材料二   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儒士吕大钩辞官回乡后,制定了《吕氏乡约》,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互助等方面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在该乡约的引领下,当时的蓝田地区民风淳朴,甚至关中一代的社会风气也深受其影响。……明代中叶商业兴起,社会流动加剧,各地乡贤主持的善会、善堂大量涌现,族内更有“义宅”、“义冢”,尤其有“义田”(原指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补充“学田”(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助办学)之举……明代,乡约改为宣讲朱元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六谕”,并以《大明律》解释……清代乡约基本沿袭明朝模式,《大清律例》进一步渗透。

——摘编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浙江义门陈氏宗族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中世纪“头面人物”产生的基本条件,并概括他们在西欧庄园自治中的作用。
(2)宋代之后,乡贤逐渐成为地方治理的重要力量。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特征给“乡贤”以定义,概述其在基层治理中所起的作用,用一句话指出清代乡村治理的走向。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 年,马克思来到巴黎。在巴黎的生活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在这里, 他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了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并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马克思在巴黎的生活是其一生的转折点。

材料二   列宁的思想虽然深深植根于卡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资     本主义经济秩序最后将因阶级对立而引起自发的人民起义。相比之下,列宁并不想等待     这一自发的革命时刻。因为它要基于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以及一种在产业工人中同样     发达的阶级意识,这两样在俄国都不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深了欧洲工人   运动的裂痕。

——罗伯特格瓦特《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列宁“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爆发后至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材料三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001231 日,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之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 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摘自人教版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理由。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中包括尽可能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1941年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来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1946-194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美国即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世界贸易和就业会议,并建立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其宗旨是削减关税和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贸易自由化。

1986-2008年

乌拉圭回合启动,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其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截止2008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53个成员。

——根据人民版必修二、人教版选修三等整理

材料二     2008年以来,全球化遇到重大挑战,许多国家主张反对自由贸易、反对经济全球化、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013年中国开始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为推动世界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开启了全球化的新愿景,资本主义世界化在狂飙数百年后第一次迎来决定性的转向。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承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性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意味着“多中心崛起、全方位合作,全人类共赢”的包容性全球化的开启。

——摘编自陈曙光《“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提议创建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说明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设想的有利国际条件,根据材料二,简析“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际意义。
2020-07-0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热身(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8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财富,生动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


材料四①全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年增长455.40%。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③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中图1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两幅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4)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当时农村实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2020-05-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加试题】列宁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著名袖,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俄罗斯国际传文电讯社报道,1999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之前不久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摘自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一-摘自岳麓版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不同时期,阐释列宁被推举为俄罗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缘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苏联僵化的模式”?请对这一模式进行简要评价

2018-01-0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热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征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①全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③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策的根本目的。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017-08-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