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秦始皇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唐朝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摘编自人教版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新式的交通和交通工具开始出现。到1949年,中国铁路里程达到2.18万千米,铁路机车、客车和货车分别达到4069台、3987辆和46487辆;公路8.07万千米,民用汽车5.09万辆;内河航道7.36万千米,沿海主要港口泊位161个,内河港口泊位为数很少,轮驳船5698艘、37万净载重吨;全社会客运量达到1.4亿人,货运量1.6亿吨,货物周转量255.5亿吨千米。

——摘编自万东升《浅析中国近代交通与中国慈善事业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交通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03-23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于1868年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了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二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材料三   19319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占领了整个东北……19458月,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日军侵华暴行,并阐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领导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试点。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要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蒸汽机能够提供巨大的动力,资本家可以用一台蒸汽机推动许多台机器,雇用更多的工人,组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厂制度兴起,工业城市也开始逐渐形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以蒸汽为动力的“一系列发明和改进”中,有哪些新的交通工具(请举两例)?工业革命时期,对蒸汽机的改良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谁?
(2)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024-02-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在冷战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政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都有哪些?请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 指出“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政府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活动。
(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6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虽然18421860年间,中国和外国发生了频繁的外交关系,但这一时期的中外关系主要建立在条约关系之上而不是外交关系上的……1860年以后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才开始迈入了近代外交的体制之下。这包括使节(或使领)的派遣,驻外使节的设立、政府级外交部门“总理衙门”的设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交礼仪以及理性常规的外事活动的逐步采用等。

————姚翠翠《略论晚清外交体制近代化的递嬗》

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转变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变原因。
(2)阅读材料二的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2023-0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它们或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或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或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或成为新教的工具,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良的英汽机不仅可以用作提水,还可以带动机床、织布机等,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伦敦、曼彻斯顿等工业城市逐渐形成,英、法、美等国家也逐渐成为工业国家。此外,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运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它不仅可以提供文件传输、聊天等服务,也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提高了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了市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但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描绘的“四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

材料二   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

——[德]霍尔斯特·罗力《欧盟超国家职能及德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建立的世界经济体系包括哪些国际组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为什么是“最积极的倡导者”?
(3)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认识争论激烈。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2021-04-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先后建立,这些企业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材料二   1913—1920年中国棉纺织工业情况表


材料三   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8-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合格性)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到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被取消。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等资料

材料二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进表》


时间对外贸易政策
1791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政策文件《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提出政府应该用进口关税、直接补贴等手段,来扶持本国制造业发展。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诞生,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到了历史最高的53%。
1934年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美国总统在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时,在得到其他国家相应对等让步的情况下,可以在50%的幅度以内降低关税。
二战后在美国的倡导下,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等,旨在降低关税,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1974年美国开始推行多轨制的公平贸易政策。一方面,在美国竞争实力强大的领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力提高市场准入水平;另一方面,在其竞争实力较弱的领域,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降低自由贸易政策对它的不利影响。

——据王丽娜《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进及对我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启示》等论文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主要针对的国家,并分析英国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对世界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共同因素。
2020-08-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