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议标志着
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中所指会议确定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
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B.制定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C.将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决定D.讨论改组国民党的问题
2020-08-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20世纪60年代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中的“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五大
2020-03-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019-08-24更新 | 254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董必武于1961年写的“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的“会上逢”地点是
A.上海
B.广州
C.武汉
D.北京
2018-08-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六 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诗作者写于何时?表达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3)材料四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
(5)根据材料六,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点”
2016-11-27更新 | 5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武昌起义B.广州起义
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10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中的“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