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22年9月,蔡和森发表《统一,借债,与国民党》,文章指出,国际帝国主义时刻以其本身利益为标准,使中国的经济生活永久隶属于资本主义利益之下,在民主革命未完全成功,军阀未完全消灭以前,中国既无统一之可能,更无借款之必要。由此可知,蔡和森强调当时应(     
A.明确革命目标B.坚持对外开放C.推动国共合作D.加强国际合作
2 . 到1927年3月底,全国已有5个省(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成立了省农民协会,两百多个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达915万人。他们在政治上打击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经济上除减租减息外,还普遍开展平粜、阻禁谷米运动。据此可知(     
A.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B.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实现国共合作成为当时社会共识D.国民党已经逐渐失去对农村的控制
2022-08-21更新 | 32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学家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到,清末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不外乎是“富国强兵”,而“五四”期间的中国人与之不同,他们明白当前的急务是把中国从列强的辖制下解救出来,他们团结群众的口号是“救国”。他意在强调
A.清朝末年中国人思想未觉醒B.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五四运动促成了民众的觉醒D.国人觉醒起始于五四运动
4 . 下表所示是中国早期工会组织及其活动。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时间工会组织及其活动
1920年4月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业总会等7个工界团体举行会议,筹备纪念五一节
1920年10月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出版刊物《机器工人》
1921年3月汉口人力车夫展开反增加车租的罢工
1921年5月长沙各工会组织五一劳动节游行,提出“改善待遇、加强团结”
A.工人运动形成高潮B.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工人成为革命主力D.新型政党呼之欲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女性,她们或奔走呼号于四方,或直赴疆场以献身,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幕。由此可知近代女性
A.摆脱了传统家庭束缚B.逐渐觉醒并走向社会
C.成为民主革命主力军D.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
6 . 1927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如实描述了在广东考察到的情况:在广州,组织在革命工会里的工人,有十八万以上;城内,有一万多名党员和一万名多青年团员;组织在广东省革命农会里的农民,约有百万之众。这反映了当时(     
A.北洋军阀统治瓦解B.革命重心逐渐转移
C.列强在华根基动摇D.革命形势发展较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国民党一些右派分子反对国共合作。戴李陶在理论上更是系统的阐述国风党三民主义与共产党不可能有共信,也不可能合作,国民党应有排他性、支配性。由此可知
A.国共两党所提出的革命纲领缺乏共性B.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缺乏共同目标
C.第一次国共合作缺乏必要条件D.国共两党的阶级差异导致合作难以持久
8 . 1919年10月21日,瞿秋白在《革新的时机到了》一文中指出“从“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骤然膨胀起来……其实是一种新文化运动”,并声言“推广这种运动到极偏僻的地方去,使全国国民觉悟,方才能够达到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其意在
A.研究“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B.从思想解放的角度诠释“五四”运动
C.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社会舆论D.讨论将“五四”作为纪念日的可能性
9 . 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向导》周报中指出:“十余年来的中国,产业也开始发达了,人口也渐渐集中到都市了,因此,至少在沿江、沿海、沿铁路交通便利的市民……对于言论、集会、结社、出版、宗教信仰这几项自由,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了。”针对当时的情况,中国共产党
A.注重对工人的宣传和动员B.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C.确定在城市开展武装斗争D.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021-12-14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内容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孙中山(     
1920年年底孙中山参加了上海机器工会的成立,这是全国工人阶级的第一个工会组织
1921年年初孙中山宣布反对北洋政府颁发的包含严禁工人罢工的条款的《治安警察条例》
1922年年初孙中山派人赴港慰问香港海员举行的罢工,并且为其捐款支援
1922年年初为支持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孙中山托人为工人送去两千元
A.贯彻“扶助农工”政策B.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C.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D.决定走苏俄式革命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