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历史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有重要作用。如图是民国时期出版的某图书的版权页和正文中的一幅地图,它们反映出(     

A.东北是日本侵华的新目标B.日本对华侵略的军事动向
C.华北事变前日本对华领土的侵略情况D.划分势力范围是日本侵华的主要手段
2022-08-30更新 | 2284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1935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了声势浩大的(   )
A.九一八事变B.秋收起义C.一二·九运动D.七七抗战
3 . 1938年11月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明确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并要求,全国部队三分之一兵力配备在游击区域——在敌军的后方打游击。这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A.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B.完全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C.高度重视敌后战场的战略作用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4 .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
A.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B.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
C.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D.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
2021-08-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由此可见(  )
A.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B.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
C.国共两党此时已摒弃前嫌D.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
2021-08-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6 .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由此可知(  )
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既定方针
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
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021-08-2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平津相继陷落后,淞沪会战进行,日本企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蒋介石面对日本的强势进攻,寄希望于国联和英美,妥协与忍让在蒋介石的思想上占据上风。所以,在抗战的战略与策略上,蒋介石都显得缺乏更多的自信以及支持与民心。在此背景下,中共
A.发表停止国共内战一致抗日的宣言
B.实施三三制原则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C.制定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8 .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拥有120万党员,领导着一支120万人的军队、230万人的民兵,建立的大小19块解放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已超越国民党成为国内第一大党
B.成为决定中国前途的重要力量
C.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信
D.反对内战独裁主张和平民主建国
9 . 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这一事件

田嫂胆大心细,熟练地把雷弦一个个都挂好了(《地雷战连环画》)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胜利B.彰显了国共合作的成果
C.践行了人民战争的路线D.促进了抗战重心的转移
10 . 据统计,“民族”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反帝斗争高涨B.土地革命激发了反帝民族意识
C.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矛盾已消除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