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

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c.《中国土地法大纲》。

——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

请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个时期“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特点做出合理解释。
2023-10-10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为其师康有为先生作传时,将英雄分为应时之人物和先时之人物两大类,并将康有为许为先时而生的英雄。他写道:“有应时之人物,有先时之人物。先时人物者,社会之原动力,而应时人物所从出也。质而言之,则应时人物者,时势所造之英雄;先时人物者,造时势之英雄也。应时者有待者也,先时者无待者也,同为人物,而难易高下判焉矣。”……对此梁启超解释道:“社会进化,全社会之人同进之谓,而导率社会多数以进者,又恒在一二人。古今中外能进化之社会,皆其历代圣哲豪杰人格之化成也。”

——摘编自李红宝《梁启超英雄观辨》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小楷字体碑文,碑文内容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英雄观的内涵,并分析他产生这种英雄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与梁启超的英雄观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阶段性特点并简要阐述这一阶段的革命历程。
2022-12-2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规定:必须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并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和一切财产,“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分析这两个时期土地政策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孙中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口号被称之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声”。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堕落的清朝政府,这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的探索。可以说,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立了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摘编自康沛竹、尚娜娜《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践中,在付出巨大牺牲和残酷代价之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以武装斗争反抗国内外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在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带领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党领导人民沿着这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救中国。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摘编自刘建武《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担当与辉煌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年一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使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一大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材料三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8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研究》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旧革命“嬗变”的表现。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分析材料二,论证中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及中共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渝”是指哪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蒋介石定要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双方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4)请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84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五一”口号部分内容的展板: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二)今年的“五-”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放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提伪总统蒋介石!

……

(四)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资达和其他受国分子,巩固与护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面共同奋斗!

(五)各民主党源、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展板内容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19492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材料二   195012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材料三   197226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耗费很久的时间和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

——摘编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是习仲勋同志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所发出的感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说:我们依靠人民打下江山,我们的江山就是人民;拥有人民就拥有江山,拥有了江山就要为了人民;我们以人民为江山,人民就是我们的靠山!这句话的思想非常深刻,是人民史观和群众路线的精炼概括和通俗表达,发人深思,引人铭记。

——摘编自李兴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提出该报告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的理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值得一提的是执照的底边图案,非常有特色。……多么富有诗意的图案啊,回过头来完整的审视这个图案,这不正是一个农户得到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从春种到秋收的火热的劳动场景吗?这不正是反映了东北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的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吗?同时也反映出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也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党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任刚《东北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见证——土地执照》


材料二   对于“翻身”一词的解释,作者在序言中专门作了说明:每一次革命都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它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来。”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

——刘守华《〈翻身〉:美国人笔下的土改档案》


根据材料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加以阐释。
2022-02-21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