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有人将《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文官本、中文官本及其中文译本整理成为下面表格。表格中的信息反映出
英文官本中文官本中译本
Cede给予割让
to be possessed in perpetuity常远据守主掌永久占有
A.鸦片战争推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中英两国围绕香港问题展开激烈斗争
C.清朝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浓厚
D.英国曲解条约实现霸占香港岛的企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演变的部分历程统计表

标准时间发布者

标准时间使用范围

19   世 纪

70   年 代 一 80 年 代

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 世纪 80 年代这一 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

为通商口岸的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标准时间 被称为“海岸时”。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初

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 120 度的 时刻。

此后“海岸时”连续被铁路,航运、邮政、电 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1918        年 始

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 5 个时区

以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1929        年 始

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 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 多设标准钟。

以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的不断演变,从中折射出诸多的历史发展变迁,请你结合表格内容,从中选取一角度进 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8-09-1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
约1815—1835年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5倍
1840年夏为了对付中国中断与英国的贸易,英国封锁了中国的港口
1842—1844年《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1850—1859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860—1861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
19世纪50年代2.5万中国劳工生活和工作于加利福尼亚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
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了4倍;世界造船业增加了2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
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
1878—1913年欧洲帝国的总面积翻了一番,达到2000万平方英里;欧洲帝国的总人口从3亿增加到5.5亿
1894—1895年日本对华战争取得胜利并占领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整理


从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 . 根据下表,晚清政府进口货物税率的变化表明(     
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水准(从价%)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税率

1843年新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数

棉花

24.19

5.56

77.02

棉纱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泎布

疋(同“匹”)

29.93

6.95

76.78

二等白泎布

疋(同“匹”)

32.53

6. 95

78.64

本色洋布

疋(同“匹”)

20.74

5.56

73.19

斜纹布

疋(同“匹”)

14.92

5.56

62.73


A.列强达成共同支配中国协议B.关税降低助推了列强商品倾销
C.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D.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近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如表定程度上反映出18世纪以来中国
时间职能
1725年民政、防务
1825年民政、防务、财政(海关)
1843年民政、防务、财政(海关)、外交(夷务)
1865年民政、防务、财政(海关)、外交(洋务)、现代化项目
A.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D.从闭关自守走向主动开放
7 . 下表是某学者对近代某条约部分条款的评价。这位学者意在强调该条约
条约评价
第二条:五口通商没有对,应的英国通商港口
第三条:制让香港岛中方纯粹制让
第六条:赔偿军费清军的军费谁来赔付
第八条:释放英国与属国被禁的军民没有对英方的规定
第十条:协商关税只有对清政府的要求,没有对英国的规范

A.打开了中国市场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具有不平等性D.适应了资本输出的需要
8 . 1825年,化学家歇夫列里提出了最佳火药配方:硝74.84%、硫11.84%、炭11.32%。如表为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国武器火药配方占比成分。据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枪用发射火药炮用发射火药
英国75%10%15%78%8%14%
中国80%10%10%

A.中英火药处于同一发展水平B.中国火药生产居于世界领先
C.火药制造的工艺受观念制约D.火药质量影响中英战争结局
2021-07-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外流一览表。据此可知
年份白银外流量(单位:银元)
183813877144
18392189829
1840—3519872
18411662381
18429798644
184322826398

A.战前英国贸易逆差严重B.鸦片输入危害深重
C.战后英国倾销工业产品D.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材料三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费正清
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民族危机角度评论,侧重于侵略的负面影响。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从近代化角度评论,侧重于侵略的正面作用。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21-01-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