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2 . 如图是签订《南京条约》后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2019-01-30更新 | 95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D.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
4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2019-01-30更新 | 3959次组卷 | 123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了新权益是( )
A.四口开埠通商B.广州贸易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2019-01-30更新 | 44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科学落后B.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C.中国军事的落后D.中国无世界知识
2019-01-30更新 | 85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D.两次鸦片战争
2019-01-30更新 | 92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1843年8月,清政府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不同意见,但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反映了清政府
A.竭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
B.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
C.力图改变小农经济状态
D.试图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10 .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对陈旭麓先生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论述了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B.这场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指出武器落后是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D.这场战争加速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