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广东佛山镇铁钉业因“洋铁输……故制造日少”,土针业因“洋针输入,销路渐减”,而台茶“自开口以后,外商云集”而日益兴盛,上海的棉花也因“西人自为采售”而繁盛。这体现了(     
A.列强入侵对中国具有双重性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C.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传统生产模式退出历史舞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使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刘卫川《鸦片战争前后差异》

材料二 鸦片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1973年英使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19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木偶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评析。
2020-09-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者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认识说明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
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2020-01-15更新 | 112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普遍“拒绝接受这次战争(鸦片战争)的结局,继续批评这个条约并且敌视条约中的各项规定”,他们“利用解释条约的办法来收回在谈判中失去的东西”。这说明清朝
A.试图维护天朝体制
B.外交走向了近代化
C.极力挽救民族危机
D.努力抗击外来侵略
2019-10-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市临夏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前,中国知识界说到美国的国家元首,很自然的用“头人”“酋长”一类的字眼;鸦片战争后,发现无论用“酋”还是用“皇帝”都名不符实,于是音译了“伯理玺天德”,意译了“总统”来指称美国元首。这说明
A.知识界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知识界对美国的认识有所加深
C.美国总统制得到国人普遍认同
D.向西方学习进入主动选择阶段
6 . “两个傲慢者互相顶撞,双方都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中国拒绝对世界开放,而英国人则不管别人愿意与否,想让世界对所有的国家交流开放。”中英双方在18世纪的这种冲突实质是
A.传统外交与近代外交的差异
B.儒教与基督教文化的分歧
C.自然经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
D.维护主权与扩张殖民的对抗
7 . 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在致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中说:“尔等远海蛮夷如此大胆竟敢藐侮我天国神威。天道其一,容尔等洗心革面,改邪归正。”林则徐如此措辞的主要原因是
A.深受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B.清政府抵抗外敌的决心增强
C.看到了英国军事上存在弱点
D.林则徐率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一定胜利
8 .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2019-01-30更新 | 1721次组卷 | 28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变化的具体表现。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各阶层为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哪些抗争?

(3)《辛丑条约》的哪些内容可以说明清朝成为“洋人朝廷”?

(4)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018-03-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条约有四项,赔款和通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是小明同学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影响是
A.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