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息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偿补原价。

——中英《南京条约》(部分)

材料二   夏燮(1803~1875),安徽当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承家学,与兄弟相互砥砺,自相师友。他历任江西永宁、永新等县知县,“公余之暇,手不释卷”。他不惧时忌,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求“治乱之源”为旨趣编辑了《明通鉴》,并反复强调“义取简明。不主褒贬”,“凡有立论,皆有凭据”。他搜集当时的奏语、函札、条约章程等原始资料,整理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的中外关系史事,并参考魏源的《海国图志》,反复修订,于1865年完成《中西纪事》。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真实记载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学名著,也是近代第一部当代史和国际关系史专著,为揭露英、美等列强的侵略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他还著有《泰西裨闻》等,被后人誉为“一代史家”。

——摘编自高鸿志《夏燮与〈中西圮事〉》等


(1)根据材料一,请你从研究19世纪的国际关系视角分析说明《南京条约》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夏燮对19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学的主要贡献。
2022-1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的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

材料二   ……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现在把关税明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的外交成功。其实他们牺牲了国家的主权,贻害不少。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国关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国关税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中中国的关税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了十九世纪,我民族何以着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第二,西洋已于十八世中叶起始用机械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画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现念。所以在十九世纪初年,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5-04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东印度公司

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60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一批伦敦商人贸易的垄断权,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对中国、印度、印尼等国的贸易。英国女王、贵族和一些政府官员也参与了投资。
1699东印度公司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中国,发现无人购买。
1720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丰厚利润。
1730东印度公司有五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万余两,货物只值13711两,白银占比高达97.7%。
1736东印度公司开始购买畅销欧洲的棉布“南京布”。
1757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在英国社会个阶层普及。
1773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广州,并垄断了对清朝的鸦片走私。
1797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生产制造的垄断权,利润逐年增加。
1818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鸦片贸易,发动了马拉塔战役,最终控制了印度西部地区。
1829英国国内工业资本家陆续供给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
1833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权。后来东印度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途径为贷款给印度农民,让其从事鸦片生产,再将收购来的鸦片贩卖到广东。
1858东印度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等


阅读上表,划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主要阶段并进行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思想理论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进行了多次集中的探讨和论争,下面为对于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的不同观点一览表

时期代表理由
鸦片战争蒋廷黻、罗家伦、李秦菜着眼于西方列强侵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认为明清时期不过是两个朝代的更替,并不能表明中国历史大转变的开始,只有“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才日益走上殖民地道路,在革命经济上、阶级阵营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表现出巨大转折”
明清之际吕思勉、郑鹤声、陈登原着眼于“新航路开辟”“欧人东渐”的时代变革,“欲将中国纳入西方相同的时间序列中,成为普遍历史的一部分,进而赋予中国历史以现代性”
1861王明前1861年大事较多,如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95威其章主要突出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欧阳恩良、肖玉元《中国近现代史分期问题论争评析》等


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也可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1-06-03更新 | 33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中美贸易史的部分重大事件


材料二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趋势图


——以上材料摘编自洪俊杰、杨志浩《从历史看中美贸易摩擦》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近代各国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其在华经济地位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974年美国“贸易改革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的双边贸易基本趋势,并据此评析中美双边贸易关系。
2020-06-29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历史试题
7 . “双城”的出现与消亡

材料一   在中原地区,双城体系是在传统城区外加多国集中组成的租界区,普遍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双城”首先是由一个城市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主权分别建立的,即“双城”意味着双政权。由于政体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甚至矛盾,必然产生迥异的城市空间。其次,在产生所谓的“双城”格局前,这些城市就有了成熟的中国传统城市格局,两套城市空间布局在时间上并非并行发展,一套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控制形成的,另一套则是在西方近代规划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最后,在这样背景下形成的双城,传统城区和殖民城区都是在规划控制下完成的。城市空间的碰撞,事实上是中西方不同营城思想和规划观念的碰撞,更深层次上讲,是意识的碰撞。

——摘自周丽娜、吕海平《近代军港旅顺的城市空间演进18801945


(1)解释中国近代“双城”现象并说明“双城”是如何出现的。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7814日中国政府对德奥两国宣战的当天,中国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和汉口德租界以及天津奥地利租界;中国北洋政府军警进驻天津德、奥租界。19196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确认中国收回两处德租界……1921年德国政府声明承担《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中国政府正式将德租界收回……1927年北伐战争,220日,武汉国民政府与英方签订《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31日,汉口英租界工部局解散,315日成立了汉口第三特区,直属于国民政府外交部管辖。19291111日国民政府收回镇江英租界。1930917日国民政府收回厦门英租界。1931831日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改为天津市第四特区。

——摘自陈明远《百年租界的数目、面积和起讫日期》


(2)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评析“双城”现象的消亡过程。
8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国则希望维持现状;关于通商问题,英国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求维持原状。”这一评述意在说明(     
A.禁烟运动是战争的诱因B.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
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战争主因是中西文明差异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之后,上海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成为近代航运业的枢纽,出现了近代的房地产业,成为内外贸易的中心。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服务于航运、贸易的近代金融业。……而到了19世纪末,出现了各种近代企业……上海当之无愧地成为把整个长江领域经济与海外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心城市。

﹣﹣吴景平《历史发展篇: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从1992年至1997年,全国GDP值年均增长率为11.2%,上海为14%.……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四个重点开发小区,开始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

﹣﹣熊月之《上海在中国与世界的地位》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近代通商口岸和现代沿海开放城市不是“本同末异”,而是“末同本异”。而有的学者认为:单从经济发展本身来说,两者是“大同小异”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上海地位提高的历史背景。
(2)结合史实指出,材料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中提到的“四个重点开发小区”的行业特点来看,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评析。
2020-07-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下列关于香港的材料

年份主要事件
1841年1月英国武装占领香港岛
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未果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
1860年3月英国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九龙丰岛南端的九龙司
189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
1919年1月顾维钧等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上,中双方就新界问题进行了一次交锋,但英国则以“防御需要”为由,坚不退还
1942年11月国民政府提出了一份《中英新约修订草案》,明确要求废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国民政府作出了让步,“中国政府保留日后重新提请讨论此问题之权”
1945年8月在美英的压力下,国民政府重申:“中国不会派军队去香港接受日本投降,以免引起盟军误解。”英国重占香港

——摘编自人民网《香港问题的由来》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关于香港问题形成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