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思维导图,包含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蕴含了众多的逻辑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阐述其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要求:论题明确,逻辑联系的表述准确、全面)
2021-08-21更新 | 373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几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中国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19世纪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甲午战争,20世纪日本又一次发动了侵华战争。两次战争中国军民都进行了英勇顽强、浴血奋斗的抗争,但战争的结果却截然相反。

材料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四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840至1900年列强发动四次侵华战争是怎样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史上日本两次侵华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
(3)写出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4)材料四中的“八一枪声”指哪一次起义?起义有何意义?“长征壮歌”中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例举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
2021-01-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鸦片战争前后银钱比价对比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B.国内商业贸易严重萧条
C.列强侵略导致大量白银外流D.农民受到的压迫加重
2021-01-18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题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