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1 . 下表呈现的信息反映出
地区广州上海
年份1845年1850年1845年1850年
茶叶出口(磅)7600万5500万380万2200万
生丝出口(包)68004300640017000
对英国贸易总额(元)3100万1600万1100万1200万

A.率先成为通商口岸的地区贸易量增加
B.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
C.19世纪中期中国外贸中心转移趋势
D.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国船只逐渐频繁活动在沿海,期间发生多起侵犯中国海权而遭抗议的事件,在这些事件处理中,时人不仅就军事层面,还从政治管辖和经济利益角度去理解海权,并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海权。……丘逢甲曾感叹“自是诗中海权大,万里南天开海界”;“马江虽败船政在,战后依然用法人。二十年来海权尽,浪抛财力铸官轮”。其中无不透露了他对近代中国海战失败的怅然。……孙中山将海权提高到国力的角度来重视,“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利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

——黄娟:《中国近代“海权”概念的形成及演变探析》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频繁的“海洋摩擦”则表明,妥善应对海洋问题是中国崛起进程中必须跨过的“一道槛”,积极开展海洋外交事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外交亟须面对的新课题。……2013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又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尽管中国已将海洋强国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层次,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海洋外交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海洋外交经验严重不足。

——马建英:《海洋外交的兴起:内涵、机制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鸦片战争后导致中国海权丧失的不平等条约(至少两个)。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丘逢甲诗中所述海战的名称,并评析此次海战失利后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海权的认识及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近代化国家进行艰苦斗争的史实。
(4)综合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近代以来对海洋认知的变化。
2021-04-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或条约。

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
1842《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衣性转变
1895《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的关税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取消英美通过《辛丑条约》攫取的特权;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重新谈判。1950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新中国:不要“平等权利”遗留问题慢慢解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在签订外交条约方面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签订国家的主要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推开了一扇观察与了解“天朝大国”以外世界的门窗。中国在与西方世界屈辱的接触过程中,也开始了步履维艰的近代化进程。站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和广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封建专制主又统治制度的没落与腐朽,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与西方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民族强盛之途,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一般而言,近代思潮主要是以作为时代主导意识的观念形态的变化为其演进标志。在我们看来,将鸦片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之后、五四运动前后和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观念形态的变异或发展,看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几个阶梯,从其前后的延续和区别中把握思潮的总趋势可能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彭明、陈教《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走上了解和学习西方道路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趋势和总特征。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列强侵华的进程,并分析其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6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020-11-22更新 | 240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卷
7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8 . 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期间,在中国茶叶出口总量中,广州港出口的茶叶总量1843年占比100.0%, 1853年占比28. 3%,到1890年仅为23%。统计数据反映出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趋势被遏制B.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C.中国外贸入超的情况日益加剧D.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2020-10-1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1届高三10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开放。两次对外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的行为
B.都有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发展的趋势
C.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
D.都主要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
2020-10-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5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材料二   1851年马克思在一篇《国际述评》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英国之间贸易往来状况,并从英国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中国为融入世界市场,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①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②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③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2020-02-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塘沽一中、汉沽一中、大港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