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英国德国法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
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
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
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21-05-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821年和1833年中英贸易统计表
年代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元)英国商品入口总额(元) 鸦片走私总额(元)
1821       14757 132                    1369 3213                         2235780
1833       17814260                      10119655                         12185100
一一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2   1 840~1853年的中英贸易统计表       价值单位:万英镑
年份                  1840年   1842年   1845年   1850年   1851车   1853
年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9       239.0     140.0     216.0     100.0
请回答:
(1)据材料l,你认为19世纪初期,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中国、英国各处于什么状况?并分析其原因。英国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了哪些办法?
(2)据材料二,1845~1845年中英贸易额变化的主要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一趋势?
2016-11-18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南山中学高三入学考试(文综)历史部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国船只逐渐频繁活动在沿海,期间发生多起侵犯中国海权而遭抗议的事件,在这些事件处理中,时人不仅就军事层面,还从政治管辖和经济利益角度去理解海权,并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海权。……丘逢甲曾感叹“自是诗中海权大,万里南天开海界”;“马江虽败船政在,战后依然用法人。二十年来海权尽,浪抛财力铸官轮”。其中无不透露了他对近代中国海战失败的怅然。……孙中山将海权提高到国力的角度来重视,“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利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

——黄娟:《中国近代“海权”概念的形成及演变探析》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频繁的“海洋摩擦”则表明,妥善应对海洋问题是中国崛起进程中必须跨过的“一道槛”,积极开展海洋外交事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外交亟须面对的新课题。……2013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又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尽管中国已将海洋强国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层次,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海洋外交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海洋外交经验严重不足。

——马建英:《海洋外交的兴起:内涵、机制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鸦片战争后导致中国海权丧失的不平等条约(至少两个)。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丘逢甲诗中所述海战的名称,并评析此次海战失利后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海权的认识及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近代化国家进行艰苦斗争的史实。
(4)综合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近代以来对海洋认知的变化。
2021-04-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推开了一扇观察与了解“天朝大国”以外世界的门窗。中国在与西方世界屈辱的接触过程中,也开始了步履维艰的近代化进程。站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和广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封建专制主又统治制度的没落与腐朽,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与西方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民族强盛之途,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一般而言,近代思潮主要是以作为时代主导意识的观念形态的变化为其演进标志。在我们看来,将鸦片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之后、五四运动前后和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观念形态的变异或发展,看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几个阶梯,从其前后的延续和区别中把握思潮的总趋势可能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彭明、陈教《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走上了解和学习西方道路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趋势和总特征。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列强侵华的进程,并分析其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8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020-05-12更新 | 977次组卷 | 114卷引用: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沉沦与抗争。材料如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①②两处的侵华战争名称,并分别指出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中体现出的进步趋势。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状态未发生改变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