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每两白银可以兑换制钱比,直隶1839年为1679文,1840年为1644文,1841年为1547文;浙江1840年冬为1600文,1841年2月稳定在1570文。这说明当时
A.各地银钱比价变化一致B.鸦片战争导致银贱钱贵
C.政府统一南北银钱比价D.五口通商影响银钱比价
2 . 下图是广州、上海两地1844—1856年对英贸易变化情况的对比。导致这一对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B.清政府对列强的海关税额逐年提升
C.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区位因素对列强商品输出产生影响
3 .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抵制洋货运动兴起D.《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1-11-02更新 | 240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小班加试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1846年,中国由上海出口的大宗茶叶占全国出口的1/7,1851年增长到1/3,紧接着在1852年超过全国出口茶叶的一半,1853年又进一步几乎达到70%。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B.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变化
C.通商口岸近代工业的发展D.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
5 . 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引导宣传
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C.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D.自然经济的解体
2019-09-27更新 | 403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物单位1843年前旧税率(%)1843年后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比(%)
棉花24.195.5677.02
榫纱13.385.5658.45
头等白洋布29.936.9576.78
二等白样布32.536.9578.64
本色洋布20.745.5673.19

A.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
B.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
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约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历久而不衰。1757年,乾隆皇帝颁布仅保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的上谕,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这种情况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外国商品的倾销打击了广州港腹地的手工业生产,使其逐步走向衰落。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贸易中心向上海转移,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在英国人为其掠夺性航运服务而建立的船坞工厂刺激下,1872年陈启沅在南海建立继昌隆缫丝厂。

——据邓大情《广州与上海:近代小说中的商业都会》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广州地区经济生活的变化,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年代女工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某学者认为经济问题的解释要避免就经济论经济,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的做法,经济与其他历史问题因素之间是紧密关联的,为此他引用了如下公式:

经济事件(现象)=政治+科技+资本+市场+思想


(3)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任举一个经济现象,并运用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7-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840年琦善处理中英关系时,最初给英国人的照会用“天朝大学士直隶总督部堂一等侯爵琦”。但后来仅留官衔成为定例,道光帝也认可他的做法。这一变化反映出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清廷调整外交策略C.官员爵位身份弱化D.清廷放弃宗藩外交
2019-12-01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年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未曾中断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

——摘编白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四千年中中国人发展起一个独特的自治社会。这一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这一自给自足、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从属的社会,从1514年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陆续来到中国,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

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这迫使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白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对传统文明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变化的背景。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阶段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西方思想及典型事件,并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10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已否定
B.为适应和应对西方列强
C.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表现
D.有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