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值百抽五”(即进出口商品的税率为5%)。这些规定(     
A.捍卫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加速了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C.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D.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2 . 1841-1849年,清政府的主要收入地丁银陡增,数额达330多万两,民众的负担增加好几倍,各地“抗捐抗税”事件频繁发生,尤以两广、湖南等地区严重。据此可知当时
A.列强入侵激化阶级矛盾B.外来物种促进南方开发
C.尝试近代化致耗资巨大D.西方民主观念得到传播
3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清政府统治的不得人心
C.民众生活艰难困苦D.国人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4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021-11-28更新 | 797次组卷 | 168卷引用: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3年春,法国驻中国领事在给法国政府的公文中提到:几个星期以来,南京等地洋布一匹也销售不出去,就连鸦片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材料表明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当时的中国
A.国内政治形势变动B.民众自发抵制英法联军的侵略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6 . 《辛丑条约》签订后,九点八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并不是从大清国库里出来,而是从洋人控制的海关关税和盐税里获取(清政府以部分税收作保,分期付款),剩下的结余再给清政府,清政府丧失关税主权始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 1846年,中国由上海出口的大宗茶叶占全国出口的1/7,1851年增长到1/3,紧接着在1852年超过全国出口茶叶的一半,1853年又进一步几乎达到70%。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B.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变化
C.通商口岸近代工业的发展D.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
8 .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
2021-01-08更新 | 426次组卷 | 8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10 .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020-11-20更新 | 426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