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5 道试题
1 . 如图为五口通商示意图,这一局面最早应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022-09-19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茅海建在谈到鸦片战争时说道:人们在体会现实时“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这主要说明鸦片战争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B.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C.中外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D.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
3 .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
2021-04-11更新 | 401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即指示耆英等人:“现在英夷已准通商,所有眯喇坚(美国)等国自应一体通商,以示扶绥之意。”据此可知,清政府(     
A.主动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B.初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C.以传统思维处理对外关系D.利用通商分化瓦解列强
5 . 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的“领事裁判权”是清政府主动拱手送出,清政府认为该条款能够“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不过是让夷人管理夷人”。这表明清政府
A.放弃闭关自守政策B.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融入国际条约体系D.领土主权遭到侵犯
6 . 某条约规定,凡中国人和英国侨民“交涉词讼”,英国侨民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中国法庭无权裁判,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该规定
A.破坏了我国的司法主权B.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D.使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2022-02-21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级中学等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7 .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上述材料说明
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B.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
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封建官僚意识到统治危机四伏
8 . 中英《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该条款
A.是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对等贸易的待遇
B.激化了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C.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便利了英国扩大在中国的特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0 . “合众国民人在中国各港口,自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合众国民人在中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讼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材料反映的是(       
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贸易争端D.片面最惠国待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