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外关系开始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列强来说,战后签订的条约“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自守的破产,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与欧洲这个“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无疑,“条约制度”使中国承受着巨大的灾祸,这成了阻碍中国进步的一个基本因素,但是,如马克思所说,“每一种事物好象都包含自己的反面”。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论略》

材料二   2017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回应了世界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中国方案就是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017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联合国决议;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再次将其载入联合国决议。这充分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反映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在国际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呼应,激发了各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的热情和实践。

——摘编自张晓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次鸦片战争中国外交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得到支持和呼应的原因及意义。
2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3 . 东印度公司

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60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一批伦敦商人贸易的垄断权,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对中国、印度、印尼等国的贸易。英国女王、贵族和一些政府官员也参与了投资。
1699东印度公司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中国,发现无人购买。
1720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丰厚利润。
1730东印度公司有五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万余两,货物只值13711两,白银占比高达97.7%。
1736东印度公司开始购买畅销欧洲的棉布“南京布”。
1757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在英国社会个阶层普及。
1773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广州,并垄断了对清朝的鸦片走私。
1797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生产制造的垄断权,利润逐年增加。
1818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鸦片贸易,发动了马拉塔战役,最终控制了印度西部地区。
1829英国国内工业资本家陆续供给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
1833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权。后来东印度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途径为贷款给印度农民,让其从事鸦片生产,再将收购来的鸦片贩卖到广东。
1858东印度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等


阅读上表,划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主要阶段并进行评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国内主张放弃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英国生产的工业产品已有足够的竞争力,企业家因此希望消除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他们意识到开放进口,将使外国有财力购买英国产品,进口价格较低的食物和原料也有助于降低工资和生产成本。金融家注意到开放英国市场有利于提升外国人偿付英国债务的能力。……1846年,皮尔内阁宣布废除《谷物法》,成为英国转向贸易自由化的标志性事件。

1860年,英法双方签订条约,承诺取消或大幅削减进口关税,“此时的英国实际上已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纷纷缔结降低关税的条约。在此之后英国的国际贸易更是以大约10%的年增长率一路飙升。

——摘编自何平《全球化1.0时期英国的全球治理》

材料二   近代中国长期实行的协定税则是近代条约制度的伴生物,从《南京条约》签订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各类进口商品的关税持续低于5%,而中国茶叶等商品的出口关税则高达200%。这一方面使得近代历届政府不能从持续扩大的对外贸易中获得相应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不能对不同商品进行针对性的税率调整,失去了对国内经济的保护作用,致使民族工业面临巨大压力。

——摘编自《中国近代关税与经济史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和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关税状况带来的危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英国先后于1651年和1660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使得英国确立重商主义理念,对外贸易得到发展,海上实力逐步增强。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在此助推下,英国海洋实力大为增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确立。

——摘编自张景全、吴昊《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有识之士编译出版的一些著作已经开始涉及海防问题。但译著整体还停留在“编译”阶段,即将西方国家的报刊著作进行摘录、改编和翻译。译员主要是来华西方传教士、中国官员以及幕僚,阅读群体也限于政府及军事机构的主要决策人和部分知识分子。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海防著作翻译出版,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1886年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出版了《英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德国海军条议》和《俄国水师考》等多部重要著作,使得国人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表现。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021-06-01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卷01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大炮打开国门,丧失了大量主权。


(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2)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什么?战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政府在可以设司获利的港口设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负责对舶船运来的诸国物货进行征税,叫做"抽解"。抽解商品分为粗、细两类。就抽解的比例来看,从北宋淳化二年到宋神宗熙宁初年,市舶司的抽分是下降的,从宋徽宗以来到南宋时国家财政恶化,市舶税率逐渐上升。

——摘编自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王兴文《宋代市舶关税的抽解制度及其经济地位》等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制度。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缴纳5%的关税和2.5%的子口税。1861年总理衙门统辖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在中国确立并合法执行,协定关税和外籍税务司制度为晚清殖民贸易提供了便利。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材料三: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平均关税为52.9%,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维持高关税税率。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降低税率,但是到1992年,我国关税的算术平均税率仍然高达47.2%。1992年后,开始自主降低关税。1996年11月,APEC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宣布:“将在2000年把关税总水平降低至15%左右”。2001年1月1日,中国关税降至15.3%。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履行为加入WTO而承诺的关税降税义务,到2011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益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关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晚清丧失关税主权的表现与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税率的变化进行分期,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3-0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鸦片战争,中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称谓。这反映出各自文化阵营关于此次战争目的的看法差异,中国学者一般将此次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认为是反对走私的正义护国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费正清就曾经提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没有以平等的状态参与到国际交往中,而英国却以武力打破了这一现状。

材料二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清末的鸦片战争成了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单向度的输出为主要交流模式。这个特点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高。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劲风急吹,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冲击,因此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角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在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和林则徐提出“开眼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知识技术上的传导,而是出现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它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目的的不同看法,并指出鸦片战争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西方文化角力与更新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中(节录)爱新觉罗·旻宁


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以上材料是向皇帝所上奏折的一部分,这个皇帝是谁?   
(3)这个皇帝后来采取了什么态度和做法?
(4)列举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