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节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二图示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2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主要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经济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材料一   《16、17世纪各大洲之间商品与物流向示意图》

                                图一

——改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6、17世纪贵金属的流动情况及其对欧洲、亚洲的影响

材料二:到19世纪初时,由英国。印度、中国构成的三角贸易体系已经成形。英国需要来自中国的茶叶。但遗憾的是,中国希望英国提供的东西。除了白银以外几乎没有了。为了防止英国的白银供应大量流失,英国需要某种能够卖给中国、换取购买中国商人所需现金的东西,答案就是印度的鸦片。集中于印度的英国商人可以将鸦片卖给中国,用得到的银条购买中国的茶叶,再将它在英国销售,得到批量生产的纺织品,拿到印度市场上出售,而印度棉花也被大量远至英国。

- -摘编自(美)戴尔·科晋兰《经济相互依赖与战争》等


(2)依据材料二,绘制“英——印一中“贸易中商品及流向示意图,并分别阐述这种贸易对中国、印度的经济危害.(注:把图二画于答题卡后作答)

                                                                        图二
2020-07-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材料二   



图2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指出图1中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其分布特点。
(2)指出图2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形成的经济根源?说明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现象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

4 . 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占有特殊地位。

材料一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䜣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二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依据不平等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条约口岸”)

●中国政府主动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自开口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