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战争”。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是最值得考虑的”。以上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这次战争时期因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三元里民众发起了抗英斗争。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丘逢甲在文告中明确指出:“台湾属倭,万众不服”。大将军刘永福在《盟约书》中宣布:“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分内事也,万死不辞”。据当时日方记载:“甚至妇女童稚,全都勇敢地手携长枪,向我追赶而来”。“乙未年抗战”抗击了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200余人。

——林仁川《中华之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北端对面”口岸的名称,并简述“通商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乙未年抗战”的起因,概括“乙未年抗战”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
2 .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

(2)规定“开放重庆为商埠”、“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条约分别是哪一个?

(3)图二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据图四,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以立法形式确立什么时间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018-01-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粤省奸商,勾通巡海兵弁,用扒龙快蟹等船运银出洋,运烟入口。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漏至三千余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黄爵滋《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1838年)

材料二1933年底以来,美国采取“白银政策”,大肆提高银价、收购白银,以刺激生产和投资,对外倾销产品。中国出现白银大量外流,据海关统计,1934年所流出的白银共达25,99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走私白银,这在中国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钱庄银行倒闭等严重后果。旧中国的货币种类复杂,既有重量不足、成色不一的银两、银元、铜币等铸币,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且中国的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这严重不利于商品的流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之势不能不有所准备。一旦双方开战,较量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实力,也是经济上的实力。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调集全国的资金与物资,能否经受住长期的战争损耗是极为关键的。而法币改革则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政府的运作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在如此的背景下,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位法币;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法币准备金;法币与英镑挂钩,实行外汇本位。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币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中国两次出现银荒的背景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中国应对白银外流的不同措施及后果。

2018-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清政府步步成为帝国主义的“木偶”,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阻止列强把中国变为殖民地。据此回答:

材料一:

根据上述图片,请回答:

(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材料二“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校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3)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史上的哪次维权斗争?简评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4)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台湾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还有反抗斗争,其斗争概况如何?(要求:写出作战的军队及领导人)

2017-11-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记载:鸦片战争前,清朝的进口税率为16%,出口税率为4%,比同时期实行自由税率的法国的税率低。清《粤海关志》记载:鸦片战争前,皇帝“子惠黎元”,“以柔远人”,对外国商船,尤其是朝贡商船,不仅废除了前朝的一些税种,而且持着“损之又损”的原则,在常额之外,又有优惠,甚至在一些时期实行贡船免税政策。
材料二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辛亥革命后,列强担心在华利益受损,将海关收入暂时委托由英国人担任的总税务司存入汇丰、德华、道胜三个外国银行保管处理,以此保护“债权国”利益。
——薛平《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
材料三 我国2001~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关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海关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2001~2006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趋势形成的国内背景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4)综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海关主权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6-12-1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二模联考文综历史题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利用其特权扩大侵略权益,在重要职能机构安排英员,而海关总税务司这一价值重大的机构,英人全力以争,以期在对华贸易中维护自身的利益。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此职多由内务府和户部满旗司员派充,有时由各省督抚或将军兼任,未形成制度化和专业人才所掌管的近代海关。加之此时粤海关自身监督不力,各职员从中收受贿赂,中饱私囊,故建立一支近代化的海关管理机构势在必行。英国人赫德从1863年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任职期间,制定出各项海关管理制度,同时将各地的海关行政和人事任免集中于手中,对各地分关实行直接的统一领导,大量雇用有技术有经验的洋员,并颁布《通商各口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章程》。重新制订征税规则,税率有长期的统一标准,保证关税的稳定征收。同时,建立新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仿照英国财政部的国库制度、吸收西方先进的会计制度而制定的。人员录取采用考核之法,赫德坚持“考试任用实为海关人事制度之核心”,在全球公开选拔招考。
——摘编自周瑶《赫德与晚清海关》
(1)根据材料,指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历史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十二日,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和清政府在重庆正式签订了《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日本获得了在重庆开设租界的特权。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云集重庆的世界名人、各国外交官等有3000人,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经济实力成百倍增长,工业企业增至1690家,商业公司、商店27万多家,银行67家,钱庄、银号、信托公司24家,人口增至120万人。
材料三 民国28年(1939)5月3、4两日,日本空军突袭轰炸重庆。两次轰炸中重庆市区总计被毁房屋2000余栋,市民死伤2000余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全市37家私营银行有14家毁于弹火,单是都邮街一带被毁的绸缎布庄就有15家。
材料四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 重庆作为建设的重点,迁建、新建了200多项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这些新增的企事业单位除少数是兵工厂外,大部分是与战备有关的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等工业。西南铝加工厂、四川重型汽车厂、重庆造船厂、四川仪表总厂等,都是在“三线”建设中建成的。
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重庆设立租界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战中重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对今后重庆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轰炸重庆的目的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其意义
2016-11-18更新 | 8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云峰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
9 . 《曾侯致英夷威妥玛》
1866年,时任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威妥玛向清政府呈递《新议略论》,指出中外能否长保和好,全看中国能否“内改政治,外笃友谊”。据考证,《曾侯致英夷威妥玛》(注:曾侯即曾国藩)虽系时人伪托而成,但得到较多士大夫呼应。以下为信件的部分内容:
且足下亦知中外人情有同有不同乎?论通商,中国帝王崇本抑末,贵农贱商。货贾关津之征,所以惩其黩货无厌,而使之重去乡也。通海通番,曩(以往)有例禁。今越数万里重洋,往来贸易,外朝之人,乐至中国,中国之人,不愿至外朝。此情所不同,中外绝异,非可强而致也。至商贾营什一之利,权子母盈余,以畜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歧而视也。自西国与吾国通商,凡可以攘吾之利源、夺吾之利权者,悉载条约,惟恐不尽。西国得矣,中土之人,何所赖乎?……
然吾中国,从未有不能自主者矣。……仁如尧舜,民之主也;暴如桀纣,民之主也。君臣之际,名分甚严,恩礼甚重。名分严,故君为主;恩礼重,故世戴一主。如使西国民为主、又民共为主的之政行于中国,此大乱之道也。……
然且谓之不能,……是利有中国之不能自主也,盍亦思中国之不能自主之大不利于西国乎?今者通商、传教之事孰许之?我皇上许之,海内人心固有所不欲也。虽不欲,而上有天子,又有天子命使,与西国使臣共主条约,普天率土,莫敢不遵。此中国能自主之明教大验也。假令天子一诏曰:今日两国条约所载,有不便于尔民者,余一人不能自主,惟尔百姓任自为之。……及是时,天下英雄尘蔽而起,既念所主,为患更属西国。
问题:
(1)作者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了这封信?
(2)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3)你如何看待这封信件?
10 . 中国历史上的一块界碑
这场战争,自1514年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于亚洲,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局。……(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问题:
(1)“这场战争”具体指什么战争?“1514年西方人到中国”的重大世界背景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
(3)“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是怎样的?请用史实说明这种关系发生了“改变”?
2016-11-18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